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工人文化宫:回归主责主业,重铸“文化客厅”

说起市北区上海路6号,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职工都感到格外亲切。曾位于黄金闹市的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可以说与当时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过交集:工人剧场放映的电影曾一票难求,这里组织的“每周一讲”专题讲座讲了1600多场,陪伴了职工38年……

从上世纪50年代建立时的一枝独秀,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凤凰涅槃,再到新时代的扩容升级,这所全市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一直在摸索创新中寻求“蝶变”。2018年,青岛市总工会启动了“以商养宫”清理整治,历时3年清理回收3万多平方米场地,通过拓展“3+X”服务功能、建成5大阵地,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主责归位,成为广大职工心仪的“文化客厅”。

曾经“磁石般”吸住职工的心

“爸妈每次拿回来文化宫电影票的时候,都像过年一样开心。”

“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我每周都会去听讲座,这个习惯坚持了几十年。”

“当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文化宫听相声、看话剧。”

……

提起工人文化宫,一些老职工永远有一肚子故事要讲。在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那个年代,1952年建立的工人文化宫,曾经聚集起青岛众多艺术人才,还定期举办体育、书法、绘画、摄影等赛事,吸引着广大职工来这里发挥个人所长,度过愉快的业余时光。

记者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的展览中,看到了工人文化宫当时人声鼎沸的场景:那是一幅老照片,入夜的青岛稍显清冷,但在工人文化宫外,“文化休息厅”的灯牌在夜空中格外亮眼,演出的广告夺人眼球。

鼎盛之势维持多年,却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受到了冲击。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市场等原因,全国各地出现了“以商养宫”的现象,职工文化乐园开始“没落”。这种现象在青岛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2016年全国总工会启动针对工人文化宫的清理整改工作,明确提出要通过清理出租承包行为,让工人文化宫的阵地不丢、牌子不变、主业不丢,推动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性和服务性发展方向。

市总工会党组按照全总、省总的部署要求,以打造全国一流工人文化宫为目标,启动了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治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清理整治落地见效。市总工会成立了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精准施策、统筹解决出租场地回收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建立起清理整治工作台账,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回收一个销号一个。工人文化宫清理整治工作历时3年,完成全市7个工人文化宫35716平方米“阵地回收”任务,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可以说是重整旗鼓再出发。

回归主责主业,“内外兼修”服务职工

工人文化宫回归主责主业后,进行了内外兼修式的改造提升,变化很快体现。

市总工会对全市工人文化宫的场所新建、改扩建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建筑设施、空间布局和主体功能整体升级。市工人文化宫露天灯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俱乐部、职工阅览室、电子钢琴室等23个场馆设施焕然一新,占地1.5万平方米的上海路劳动主题公园和四流南路劳动广场启用,劳模工匠展示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在四流南路劳动广场上,跳广场舞、观看文化宫的文艺演出、享受工会志愿者提供的便民服务已经成为市民王女士每天的固定安排了,“我在这住很多年了,这两年这里的花样明显多了,场地又重新修了、活动也多,我很喜欢。”她说。

“不一样了!我在文化宫听了十几年的‘每周一讲’,从没想过能有这么好的环境。”忠实观众宋新平欣喜地说。在上海路6号,启动设备、影院幕布般清晰的“黑板”……青岛市工人文化宫重整后,“每周一讲”的课堂也大变样。不仅是硬件的变化,现在的“每周一讲”已经可以随受众的需求专门定制,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讲座,还包括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四新”经济、行业技能等与职工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

改造后的市工人文化宫高标准建成“三种精神”教育、职工素质提升、职工文化交流、职工体育运动、职工赋能服务五大阵地,成为新时代职工文化交流的新客厅。全国总工会在青岛召开了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推广青岛经验。

——“三种精神”教育新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劳模工匠展示馆、劳动主题公园、劳动者文化街、工人运动纪念馆四位一体的“三种精神”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依托此阵地,面向全市职工推出了参观一次劳模工匠展示馆、观看一次主题电影、上一次主题党课、进行一次入党宣誓等“八个一”系列活动,引导全市职工提高思想认识。

在2100平方米的青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内,陈淑德、郝建秀、许振超、皮进军、周勇等我市一代代先进劳动工作者的事迹被展示出来,吸引着大批职工到此参观学习。

——职工素质提升新驿站。开设声乐、舞蹈、器乐、美术、书法、摄影、电脑等27个专业、120个班次,每年在校学员达6000人次;举办女职工“提素建功”专题培训130场,培训女职工约2.1万人次。依托此场地,“每周一讲”职工大讲堂已开办1600讲。

——职工文化活动新平台。建于1930年的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工人剧场在服务职工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提升改造后,工人剧场集文艺演出、主题影院、会议培训三种功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达1913平方米,观众区分上下两层,共设置479个座席。依托此场地,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新年音乐会、元宵节文艺演出、职工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吸引了全市职工的广泛参与,“劳动者之歌·共同的家园”三年公益演出260场,服务职工37万余人次。

——职工体育运动新乐园。改造后的篮球场、足球场、健身馆、乒乓球馆、多功能馆五大体育场馆,采取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对外开放,开展了包括太极拳、瑜伽(普拉提)、工间操、乒乓球在内的“每周一练”职工大健身公益培训项目;举办了各类体育竞赛和职工运动会等。

转型升级,赋能“工匠之城”建设

第五个阵地就是青岛市总工会在全国创新性实施的职工赋能中心。

“3+X”是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的基本内容,教育培训、文化活动、体育运动3项传统服务项目做得好不好,考验的是工人文化宫能否常做常新、持续力够不够;“X”做得好不好,则考验的是工人文化宫站位高不高、创新力强不强,关系到其在新时代能与职工群众贴得多近,能走多远。

对青岛市工人文化宫而言,对“X”的智慧性回答则与青岛竭力打造“工匠之城”紧密关联。全国首个“四位一体”职工赋能平台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成立。自去年7月3日启动至今,已先后开展线下各项赋能服务活动141场次,线下服务职工16700人次,线上服务40余万人次,服务综合满意度达96.87%。

青岛威柏礼品股份有限公司是胶州的一家外贸出口型企业,公司负责人一直困惑于找不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人才。赋能中心的专家通过调研分析,给出“最好的人才就是培养你身边的人”建议,通过“全价值链流程的梳理”“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管理人员岗位角色认知与岗位能力提升”等赋能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该企业的业绩实现了成倍的增长。

日前,急需推进技改工作的青岛明月热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到市职工赋能中心请专家帮职工赋能。赋能中心专家带着公司管理人员到即墨热电厂参观学习,三方商定联合成立供热行业赋能中心,共同制定行业工种的等级规范标准,组织开展供热行业各工种的技能大赛,提升职工技能发展水平。

跳出青岛看青岛,视野就更广阔,格局就更高远。有专家指出,唯有将劳模工匠人才培养纳入政府公共政策体系,才能培养出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劳模工匠人才。着眼未来,思路已经铺开且别具优势,系统策划构建劳模工匠赋能组织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政策体系、机制体系五大体系,必将推动市工人文化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1-11-03

上一篇:劳动者|10月30日

下一篇:青岛市总工会文艺演出走进胶州汽车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