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崂山区:“拨改投”精准滴灌硬科技企业

这几天,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宏伟正在忙着推进公司新一代VR一体机的量产和发布。月初,这家企业刚刚完成2.42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的内容生态构建和C端市场推广进入加速期。

而在小鸟看看发展的早期阶段,崂山区国有平台公司——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就向其累计投资了1.1亿元,并将这家公司从北京引到崂山。巨峰科创副总经理朱晓亮介绍,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为企业对接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去年帮助小鸟看看获得了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目前,我们的虚拟现实头显设备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9.2%,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销售额由2018年的9000万元增长到去年的3.3亿元,预计三年内有望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周宏伟告诉记者。

这是崂山区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开展股权投资的一个典型案例。

近年来,崂山区基于区域内“硬科技”企业密集、产业生长存有空档期等现实情况,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投资、财政资金股权直投、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渠道,推动企业扶持方式由无偿性拨款向合作型投资转变。在此过程中,探求政府职责与市场规则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有效引导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重大项目的落地与发展。

探寻政府与市场的“最大公约数”

3月9日,崂山区另一家国有平台公司——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完成了对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Pre-IPO轮投资,投资金额约5.5亿元。歌尔微电子本轮总融资额约21.5亿元,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成为出资额最大的战略投资方。

“从目前的企业扶持方式看,我们正由以往‘撒芝麻盐’似的普惠式扶持,越来越侧重政策的精准化,尤其是采用‘拨改投’的模式,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崂山区财政局副局长辛慧珺告诉记者,所谓“拨改投”,是指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把对企业的“拨款”改为“投资”,变财政资金为企业资本,政府与企业联为发展共同体。

崂山区对小鸟看看和歌尔微电子的投资,一个注重投早投小,一个意在战略合作。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投资部部长孙晓蕾告诉记者,这基本代表了崂山区投资企业的两个典型路径。

据辛慧珺介绍,目前,崂山区财政资金主要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投资、财政资金股权直投和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这三种渠道开展股权投资,其中的财政资金股权直投是崂山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一项突破性举措,不以营利为目的,投资期在3年内退出的,转让价格仅为原始投资额。

不同于传统的财政扶持资金的无偿性,财政资金开展股权投资时往往引入了市场化项目遴选机制,解决了传统扶持方式难以贴近市场需求的问题。同时,变“死钱”为“活钱”,通过退出机制实现财政资金的滚动利用和效益最大化。也不同于市场化投资的逐利性,政府以各种方式进行股权投资时,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政府的导向性,其中,股权直投的方式更是由政府部门而非社会资本确定投资方向与具体对象,能最大限度实现政府的产业思路。

“拨改投”的实质是一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度探索,是二者相互“补位”,其旨归是在政府职责与市场规则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

崂山区对微电子产业的布局,就体现了“政府之手”寻找这个“最大公约数”的尝试。微电子企业的研发周期一般为5-10年,投入巨大,风险较高,不容易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据孙晓蕾介绍,为了在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发挥政府的“补位”作用,崂山区从2018年起开展的股权直投将大部分资金都投向这一领域的企业,依托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投资了大唐半导体、矽昌通信、合启力、铝镓光电等5家企业,投资总额约5亿元。

“市场之手”同样有效运作。在巨峰科创投资部部长王一惠看来,相比于企业营收等数据,“企业质地”是他们选择投资标的时更重要的考量要素。她所说的“企业质地”指的是它们的核心技术、团队合理性、市场前景等,指向的是企业的未来。为了能以市场的眼光审视企业,巨峰科创专门组建了一支10人的投资团队,均为投资、金融、财务等领域富有经验的从业人员。

“资本长链”加持“初创产业”

从全国范围看,“拨改投”并非新鲜事物。上海就已做了至少10年的探索,其中闵行区成立了全国首家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母基金,其政府投资基金已撬动社会资本567亿元,并取得了近4倍的阶段性收益回报。

在青岛范围来说,崂山区无疑是成果丰硕的探路者。仅以巨峰科创为例,自2008年成立起步以来,这一国有平台公司已构建了涵盖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等构成的全链条基金投资体系,参股及管理基金19支,参股基金总规模约123亿元,成功投资了特锐德、海信网络、靖帆新材料、罗博智慧、未来医疗、蓝天航空等一批企业和金融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今年新上市的3家企业,均为巨峰科创及参股基金投资的企业。其中一家企业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郑安民直言:巨峰科创在早期给予企业的支持,就像是“沙漠中的可口可乐”。

而对于当前的崂山,“拨改投”这一似乎并不新鲜的模式,再次凸显出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与大多数区市不同的是,崂山区“硬科技”科创类企业更加密集。过去的5年,崂山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6家,总数达到49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五年前的65.5%提高至84.6%。

在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松华看来,“硬科技”企业的人才和知识储备周期长,需要一种“长链思维”。“以我们企业自身为例,我们提出的发展理念是不做热点投机和‘弯道超车’,把能量往一个方向汇聚,提高‘功率密度’,20年聚焦一个方向,形成突破。”这样的“技术长链”无疑需要“资本长链”。想要“护航”此类企业发展,自然不能全依赖社会资本的耐性。镭测创芯此前便获得了崂山区国有平台公司的投资。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建立了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从崂山区整体的产业现状看,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旅游业和健康产业这四大产业的生命周期,并非均趋于稳定成熟,而是处于一种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多态并存的局势。“初创产业”如同初创企业一样,往往更需要资本的倾注。

与此同时,桎梏于崂山的空间制约问题始终存在,由于区域承载力不足,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是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在布局产业时,想要提升有限空间的“性价比”,就必然需要政府的引导,建立起更合理的项目遴选机制。也正因如此,在崂山区开展政府股权投资的实际操作中,“资本+办公空间”“资本+土地”的“打包”式扶持方式屡见不鲜。

崂山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及在本月初召开的“围绕目标抓落实、再次创业开新局”动员大会上,一再指出:崂山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期,其中既有发自企业的、被动的升级,也有政府主导的、主动的升级。当前的崂山,正全面开启城市转型升级。尽管这一“转型升级”意指城市发展理念、路径和动力的方方面面,但产业的转型是核心动能。

有转型就往往有“空档”和阵痛期。目前,崂山布局的歌尔、中科曙光、东华软件等拉动性强的新动能项目仍在建设中,产能的释放尚需一定周期。为推动更多新产业、新动能尽快落地,尽最大可能缩短空档期,无疑需要政府提升引导的力度、速度,而政府投资资金的导向,往往见效更快、更显著。

“拨款式”扶持升级“2.0版”

在两次调研崂山区财政资金股权直投工作后,去年11月,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试点的意见》,对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并于一个月后在工信领域开展首批试点。而此前,被称为“敢用80%财政收入押注未来”的合肥,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创出了政府开展风险投资的“合肥模式”。政府对企业或产业的扶持由“拨”转向“投”,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

尽管如此,辛慧珺仍认为对崂山区目前状况更准确的界定应该是“拨加投”。传统的“拨款式”的企业扶持方式并非被弱化,而是已经升级为“2.0版”,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转变。

去年,崂山区新修订出台工业互联网等9个产业政策,“一业一策”政策达到23个,全年兑现产业扶持资金达20.7亿元,惠及项目100多个。当前,崂山区也在巩固产业政策这一优势。

“我们目前开展的多项政策制定、调整工作都是为了让产业政策更精细精准,今年将新增两个‘一业一策’政策,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已完成初稿,高端商务服务业政策正在征求意见。同时,我们还在研究由政府成立一支天使投资基金,这可能将成为青岛首个由区市设立的天使基金。”辛慧珺告诉记者,为了让产业政策更加贴近企业、“投其所好”,崂山还将在今年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针对全区各类产业政策开展大规模的绩效评估,对标国内一流标准,建立起产业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制定更有针对性和竞争力的产业政策。

一方面是政策更细致入微;另一方面,兑现模式也在升级。

在年初举办的2021年崂山区企业家和产业领军人才大会上,崂山区启用全省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兑现平台,在制造业单项冠军奖励、独角兽企业奖励等7个方面率先开展试点。

“以往的奖励资金兑现流程一般是在市级奖励资金下达后,再向企业兑现区级奖励资金,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这一平台将流程优化为上级认定文件下达后,即启动区级兑现程序,兑现时限将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崂山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华东告诉记者,这一平台大大简化了企业的申报流程,目前,已向区内企业和人才直接兑现资金5345万元。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1-03-25

上一篇:5G加持,青岛工业互联网加速赋能

下一篇:202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暨“青岛制造”品牌发展大会26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