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对『老人友好』让城市更美好

对很多城市的社区和老年大学来说,手机课正成为一项“标配”。老年人学习兴致很高,但普遍感觉受挫。他们在课堂上学会的,下了课常常就想不起来。在上海,为帮老人减轻挫败感,提升学习效率,有授课老师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比如,在名称上淡化“老年人”,改称“长者智能手机培训计划”,杜绝“扫盲”之类提法;在培训方面注重授课和后续答疑的衔接,努力构建完善的政府、社会、家庭联动的长效机制,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必须为老人而变。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亿人。与上个十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提高了2.51个百分点和2.72个百分点。虽然整体来看,我国目前尚处于轻度老龄化状态,但老龄化进程正明显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设“老人友好型城市”也应按下“快进键”。

建设“老人友好型城市”,要站在老人的角度审视城市发展,加强城市“适老化”改造。不妨借鉴日本的一些做法:东京街道的路肩大都设计成缓坡,方便轮椅或婴儿车上下。公交车也大都是低障碍或无障碍,老年人或者身体不便的乘客上下车时,乘务员会用专用的可折叠式钢板在车门处临时搭建一个坡道。有些公交车的车体甚至能升降,乘客上下车时,车体会下降到离地面仅有几厘米的高度,车门关闭时再上升到正常位置。有些出租车后座门采用滑动门设计,后排空间可容纳一个轮椅。还有的手扶电梯专为老年人设计,最短的只有5个台阶……这些都切合老龄化的社会需求。

“老人友好型城市”还体现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和护理等与老人紧密相关的制度。从全国来看,青岛的一些做法比较领先。比如,在全国率先推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政策,城市范围内,不仅在街道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也建立了社区服务点。今年还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较早地将保险主动引入养老机构,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此外,政府部门还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提升护理的专业水平。

每个人都会老去,“老人友好型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维度,事关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的一项事业。同时,对于国内大循环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正是,夕阳红里孕育朝阳产业,只是如何发掘这一市场,打造良好的养老生态,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不仅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也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1-05-21

上一篇:用好文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破译数字青岛建设中的“蓝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