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8个典型案例凸显青岛营商“高效有力”

记者日前从市政府办公厅获悉,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更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发布上半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共有8个案例入选。分别为:市教育局招生入学“一网通办”,20余万家长“零跑腿”;市财政局扎实推进直达资金管理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实现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体系“无感知零打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率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零材料”办理;我市率先实现电费可由数字人民币支付;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标准;市北区打造RCEP企业服务中心,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城阳区聚势赋能全力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各有关单位,以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为抓手,全力打造让企业家舒心、安心、倾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市在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居第11位,较上年提升8位。18个指标中政府采购等15个指标进入全国前20位, 相关改革经验和典型做法供全国借鉴或复制推广。上半年全市企业家政务服务环境满意总指数98.43分,较去年下半年提升0.74分。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催生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实有市场主体188.3万户。

长期以来,各地在义务教育招生中普遍采取集中现场报名、提交纸质材料、人工审核信息的方式,带来了证明材料繁杂、家长多次往返排队、学校审核费时费力等问题,同时存在入学材料造假不易甄别的风险。今年,市教育局大力推动数据赋能招生流程再造,打破部门数据共享瓶颈,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包括小升初、幼升小)“一网通办”,家长报名“零跑腿”,学生入学“零证明”。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个区市完成义务教育年度招生,99.4%的学生通过“一网通办”完成报名。预计今年义务教育招生季全市约有21.5万学生受益。

去年以来,国务院建立了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大幅减少了中间环节。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创新实施宏观政策中运用“放管服”改革思路和办法,紧扣市场主体急需,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截至目前,共收到财政部下达的直达资金48.46亿元,形成支出29.95亿元,支出进度61.8%,先后分九批次将27亿元中央调拨资金及时调拨各区(市)。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了以大数据比对分析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体系,改变了以往待遇领取人员每年集中到窗口排队认证的局面。截至目前,大数据认证通过率达94.3%,全市208万待遇领取人员实现“无感知零打扰”认证。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数据赋能,采用“告知承诺+数据共享+区块链”的方式,运用“全程电子化云表单”技术,实施表单在线填写、数据自动填充、材料共享调取,企业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时,需填写信息减少一半以上,提交材料由8个减至0个,全过程数字化“零材料”办理。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创新数字人民币“电力+金融”服务。作为全国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我市率先在国网系统实现自有渠道“线上+线下”数字人民币支付双轨运行,全面落地应用“网上国网”数字人民币电费交费业务。国内首家实现“电e票”一票多充服务,全面推广“电e贷”,解决客户个性化交费需求。

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了《青岛市市场监管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第一部分)(Q/QDAMR0002-2020)》,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标准体系。目前,国家、省及地市层面均未出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标准,各地在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中均依据国家、省出台的文件实施,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我市出台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和引领性。

市北区围绕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契机,以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为起点,成功举办RCEP青岛企业服务中心启动仪式,打造公共服务、增值服务和配套服务平台,为RCEP落地生效提供实证案例和先行先试的样板。

城阳区聚焦构建“系统、智慧、规范、活力”营商环境总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阳光城阳”一流服务品牌,让企业家切实感受到来自城阳区的“阳光温度”,为“双招双引”项目快速落地实施、顺利投产营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1-08-02

上一篇:首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十一月在青举办

下一篇:“改”出新局面 “创”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