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以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倡导实行“先验房后收房”的新建商品房交付模式,彻底颠覆了以往“买了房子看不见,缴费才能领钥匙”的收房场景。今年,这项创新举措在全市常态化推进,截至6月底,市内三区共策划组织“先验房后收房”业主开放活动住宅项目近30个,惠及共计9152户,占全部交付项目76%,占全部交付户数69%;有效信访投诉总量下降至四分之一、有效投诉实际户数占总户数比从2.4%下降至1%。
“在交房之前,没想到开发企业会主动邀请我们来‘找茬’,直到整改满意后再交房,这样的体验让我们觉得省心多了。”前不久,业主刘女士收到了绿城海棠印月项目的邀请,前去参加工地开放日活动,在专业验房师的引导下,全面查验新房的建设质量。能提前进入新家参观,让她吃了颗“定心丸”。
刘女士注意到,在自家入户门后面贴有一个二维码,拿出手机扫描后随即生成一份内容详尽的“房屋体检报告”,这份报告可以还原参建各方对户内验收工作的全过程,刘女士可以对实测实量验收数据进行复核,这让她充分参与到了验收工作中。“其实在举行开放日之前,我们已经组织了专业团队对每户住宅进行了内部验收,并建立‘一户一档’二维码电子档案,供业主查看。”项目总经理刘东锋告诉记者,项目团队在开放日过后,又加紧将业主反映的房屋质量问题进行新一轮整改,为后期项目正式交付打好提前量。
在场景重塑后,表面上看,开发企业的“压力”大了不少,但究其根本会发现,其实是将业主发现问题和开发企业维修的时间进行了“前置”。这样一来,既给业主公平的交房环境,在制度环节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不收费不交钥匙的“霸王条款”,同时也给开发建设单位留足了维修时间。“对于开发企业而言,这项新举措的践行也是在给品牌赋能。”刘东锋说。
其实,上述场景的实现是基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的“先验房后收房”“分户验收”及“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系列举措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推广“先验房后交房”的模式,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房屋的建造质量得过硬,为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全市继续开展“渗漏、开裂”专项治理两大行动,并且在全国率先出台“分户验收作业指导书”,提出将分户验收的内容、检查部位、各个关键环节留取的照片等内容按户建立二维码电子档案。此外,还探索建立健全住宅工程质量社会监督体制,竣工验收后,由主管部门在住建局官网公示建设基本情况、处罚情况、验收时间、验收结论等信息,通过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督促各参建主体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履行质量承诺。
“说到底,这些举措的出台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房屋消费市场模式,充分保障市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而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新建房屋质量维权纠纷的发生,进而保障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玉勇说。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继续将工作的发力点及落脚点放在市民关心的难点问题上,持续探索建立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商品房建设和交付“青岛模式”。
上一篇:接种疫苗应留出“间隔期”
下一篇: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