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青岛老城区的李村路停车场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机械轰鸣声,建筑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分工作业,现场建设势头强劲,目前项目已主体完成,全面向“年底投用”的目标发起冲刺。
一直以来,“停车难”都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也是令广大群众头疼的“烦心事”。青岛大力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调整体制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周密部署,各相关部门同向发力,从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新增停车位、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位、打造智慧停车等方面,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加快构建“全市一个停车场”。
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上获悉,我市今年年度计划开工建设37个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1.7万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其中完成主体施工26个、泊位1.5万个,其他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计划再建设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
今年老旧小区周边新增泊位5200个
根据普查结果显示,我市中心城区(六区)小汽车保有量160万,现有小汽车泊位187万,比值为1:1.17,基本满足规范要求,但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基本泊位存在较大缺口。我市中心城区基本泊位128.3万,满足率为80.2%,缺口31.7万个,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201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此外,医院、商业区等部分重点区域停车也较为紧张。
针对“吃紧地带”,需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城区停车难问题,首先要加大公共交通供给,并鼓励非刚需群体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对于重点区域要利用零星边角地块以及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空间;此外还要发动有条件的单位错时开放共享停车设施。
着眼老旧小区周边区域,今年我市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力度加大,完成老旧小区周边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12个,新增泊位5200个,缓解基本泊位缺口。重点区域停车难均有破题举措,如中山路历史城区周边项目,济南路停车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李村路停车场主体完成,禹城路平原路通道打通项目完成50%,计划明年5月完工,六街口绿地地下停车场正在进行土方开挖,计划年底完成主体结构,龙山人防停车场已按计划开工,计划明年8月完成;前期在地铁枢纽完成5个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建设完成了火车北站P+R停车场,新增泊位300余个;闲置十余年的“湛山大坑”已建成广场公园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公共设施。
为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停车位,我市对重点医院和周边资源进行深度挖潜,除了在有限的区域内做绣花功夫,解决医院停车难问题还需要做到建管并举。近日,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陆续宣布取消免费停车,这意味着青岛医院将迎来收费停车时代,通过发挥价格杠杆调节静态交通的作用,降低入院车流量,进而缓解停车难题。据悉,目前我市已制定医院停车累进阶梯式收费政策,并开始试行。
打造青岛城市停车“一张网”新格局
“以前下班得在路边抢车位,现在能停到家门口的政府部门停车场,真是方便多了。”近期,和丁女士有同样感受的青岛市民不在少数,这源于我市推出的一项便民利民政策:机关事业单位专用停车设施面向社会进行错时开放共享。
据悉, 继今年7月我市首批向社会开放机关事业单位专用停车设施至今,我市已陆续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184个,泊位12500余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停车难”问题。
“我市按照‘成熟一批,开放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开放共享。同时我们呼吁广大市民朋友遵守共享停车场相关管理规定,遵守停车场错时共享时间规定,按照场内引导标识规范停车;不得损坏停车场内公共设施,如有损坏应承担相关赔偿责任;对不遵守停车场管理规定的,或两次(含两次)以上违规停放、不按规定驶离且拒不整改的车辆,将纳入黑名单,不再享受共享服务政策。”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市公安局综合运用“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出全市老旧城区、学校、医院、景区、商圈周边等69处停车热点难点区域,确定了109条重点管控道路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违法停车行为27.7万余起,清理违法占用道路的地桩地锁等杂物2292个、“僵尸车”114辆。
“市场能做好的交给市场去做”,解决停车难问题亦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运用市场手段,让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能够高效与快速弥补公共投入不足和滞后的短板。
为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今年青岛组建青岛静态交通公司,由青岛华通集团联合市政空间集团、财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成为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全市公共停车资源的平台类企业,进而着力打造青岛城市停车“一张网”新格局,真正让“停车难”不再成为百姓烦心事,助力城市品质不断改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