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乡村振兴工作不仅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有全局性的意义,而且对推进整个“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好步开好局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农村方面促进共同富裕的市级文件,承担14个国家级、省级农村改革试点……这一年,青岛市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共同富裕,统筹推动乡村“五个振兴”,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青岛大地铺展开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一历史性时刻,青岛也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
“看到新闻联播播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消息后,我也很激动。我们这些昔日的贫困户,终于要过上好日子了。”家住西海岸新区泊里镇马家庄村的脱贫户尹玉兵告诉记者,想起当时的场景,还是很激动。
尹玉兵是一位重度残疾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凭借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他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是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和家庭负担,依然对其“脱贫不脱政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青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向共同富裕的蓝图正在加快绘就。
青岛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顶格推进,持续推动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逐步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市财政局数字显示,今年各级安排财政衔接资金4.26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建设特色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149个,项目覆盖1900多个自然村、54万农村人口,其中包括1.7万多脱贫享受政策人口。
正如同尹玉兵一般,对于建档立卡脱贫人口,青岛市保持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就业、保险、兜底救助等政策稳定、标准不降,同时,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累计排查涉农自然村5432个,排查农户126万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27户63人均给予即时帮扶。实施衔接项目158个,通过保险兜底、项目分红、安排公益岗位、就近就地就业等精准措施,帮扶困难群众解难题、渡难关、防返贫。创新实施兜底“双保险”,安排预算资金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和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筑起一道“保护墙”。
抓住产业“牛鼻子”
时下,在莱西市沽河街道,总投资10.4亿元的国内最大的羊奶粉加工基地项目——宜品乳业年产2万吨羊奶粉加工项目主体车间已建设完毕,进入内外部装修阶段,年底即可进行试生产,明年1月底便可正式投产。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至30亿元,同时可解决就业人员500余人。同时,项目还配套了1处万头种羊场、200处万头奶羊场,生产的有机肥可满足30万亩低产盐碱地的土地改良,对于拉动区域的农产品、畜产品提质、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是发展的强动能。在发展过程中,青岛市坚持以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统筹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库建设,引进过亿元乡村振兴项目26个、总投资162.4亿元,新希望六和、中建材等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5.4亿元,总投资150亿元的生猪项目、鑫光正牧业肉鸭四层笼养项目、新希望琴牌乳业二期智能车间项目等开工建设。打造农业“国际客厅”,20多个涉农项目走出国门,瑞昌棉业入选全国首批10个境外农业对外合作示范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发展关键在“龙头”。时下,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青岛全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全产业链。据悉,我市坚持以全产业链重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全链融合升级,积极培育头部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形成蓝莓、茶叶等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果品、肉鸡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农副食品加工、畜牧业等2条千亿级产业链。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园区建设,在全市布局建设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15个产业强镇和30个田园综合体,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33家,农户从龙头企业获得收入超过200亿元。
同时,青岛持续提升品牌农业。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培育推介“绿色品质世界共享”青岛农品。建立健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地产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8%,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新“三品一标”培育行动,全市地标农产品达到54个,胶州大白菜等3个品牌入选“山东名片”影响力榜单,“青岛农品”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前十。
释放农村改革红利
“十四五”时期发展“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持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在莱西市夏格庄镇,在居民自愿的前提下,已退出宅基地423户——这是夏格庄镇在全市率先试点,结合自身实际,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进行的积极探索,在保障当地农民权益、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改革是推动“三农”发展的不竭动力。持续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时下,平度市、西海岸新区正致力于开展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3%。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指导平度市做好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22个试点村庄开展资格权认定。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平度全市65个镇街建立了一窗受理联审联办机制。
同时,我市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工作指引(暂行)》,全市575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换届。壮大村集体经济,110个村完成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全市近七成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半数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拓展集体资产股权权能,指导平度市做好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累计发放贷款2687.5万元。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实现产权交易中心涉农区市、镇街全覆盖,产权交易额累计达59.7亿元。
这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升腾着发展的力量、收获着丰收的果实——
这一年,青岛严格落实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保供任务,粮食19年连丰,夏粮总产量创15年来新高;这一年,我市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年,全市高质量完成全市2072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97.6%的村(社区)实现“一肩挑”,全部配备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青岛必将不断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下一篇:万达光电智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