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路靠近福州路路口的公交车站站台,有绿篱影响乘客上下车,在进行了迁移绿篱、硬化路面等改造后,乘客可以通过斑马线直达马路对面;市南区云南路街道办事处寿张路社区定陶路7号原为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居民纳凉棚,街道社区请来专人进行设计建设,变成了古香古色的景观亭;城阳区的部分道路红绿灯、限速牌被树枝遮挡,经工作人员修剪后,红绿灯、限速牌得以“重见天日”……这些不“伤筋动骨”的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让市民“可触可感”,是对城市进行的有温度的治理。
这些变化,缘于我市今年4月份启动的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的“微治理”行动。“本着‘花钱少、见效快、市民切身感受明显’的原则,聚焦城市管理领域不精细、不规范、不便利,以及以往各行业治理中未涉及、有漏项或管理粗放等城市管理问题,采取多方合作、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综合治理等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的“微治理”行动,包括开展涉及便民休闲、出行、绿化美化等方面相关问题的“微治理”,如露天健身器材、护栏、便民石凳、木凳损坏维修不及时问题,路口两侧绿篱过高、遮挡驾驶员视线问题,绿篱正对斑马线两端,影响行人通行问题,树木枝条修剪不及时遮挡信号灯、路灯以及阻碍行人正常通行问题,盲道不连贯、占压、拐角过多、未设置无障碍出口问题;垃圾分类宣传栏、垃圾桶占压盲道问题,广告招牌陈旧破损问题,宣传品年久失色更换不及时问题,单元门口、楼道内常年不用的牛奶箱、报纸箱、消防箱破烂不堪等不精细、不规范、不便利的相关“小”问题。
“微治理”行动还包括城市管理区域性综合性问题以及城市管理安全隐患问题,如农贸市场、海水浴场、城市广场、交通枢纽、商业步行街等区域周边环境卫生差、占路经营多、市政设施破损、占绿毁绿等问题,闲置土地私搭乱建、开荒种地、环境脏乱、乱倒垃圾、护栏年久失修等问题,以及人行道与两侧地面高度落差较大、无防护设施问题,港湾式停靠站无防撞设施、影响乘客出行安全问题,消防栓保护架设置不合理、线缆设置不规范影响通行安全问题,电动车充电乱扯电线、电动汽车充电桩损坏维修不及时等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微治理”7500余处,困扰群众生活的一批“小事”“难事”得以快速解决,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