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打造高能级平台,再塑开放新优势

“十四五”开局之年,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全球化正经历多年未有的“寒冬”,“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宣示澎湃心潮。肩负着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青岛坚持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围绕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不断创新实践,开放这一青岛最突出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放大。

对外贸易稳增提质。前10个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975.6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总额,总量在副省级城市排名中跃升一个位次;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773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7%,增速居计划单列市第一位;预计全年这一总值突破8000亿元,有望一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大关。

双向投资驱动强劲。前11个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占全省比重29.2%,占全国比重3.6%,在全国31+5省市(区)、计划单列市综合排名中列第八位,在5个计划单列市排名中列第二位,总量在省内遥遥领先。前11个月,全市备案对外投资项目63个,中方投资额12.7亿美元,增长6.9%。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5亿美元,增长1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9、10.6个百分点。

数据充分显示,即便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青岛开放的诚意与担当并未减弱,并正以更大的决心与实力,与全球合作伙伴在开放中相互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共同破解难题。

创新思路优化外贸结构

5月12日,青岛至俄罗斯的全货机定班航线开通运营;11月2日,山东港口青岛港首条以星航运滚装航线——“红海航线”开通;12月9日,齐鲁号“中老国际班列”从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开出首班列车……不以山海为远,三条新通道以海陆空不同方式,从青岛出发,承载了国内外无数贸易从业者的期盼,成为畅通世界经济循环的有力支撑。

2021年,青岛繁忙的货运物流成为坚定信念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要成为“重要支点”与“战略链接”,青岛需依托更高水平的开放能级。

壮大贸易主体提活力。今年,青岛引进和培育山东港口国际贸易、碧辟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新获批即墨区汽车及零部件、莱西市石墨制品、平度市化工产品3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总数达到12个。截至目前,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2万家,今年前10个月实现进出口增量867亿元,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7个百分点。

创新业态模式优结构。通过实施跨境电商倍增计划,前10 个月青岛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260亿元,增量超过200亿元。推进即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备案各类主体800余家,累计出口超过150亿元。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服务进出口,出口、进口占全省比重均超50%,4家企业和1个项目获批国家文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保税维修破题,完成进出口1651万元,保税研发超1.2亿元。前湾综保区注册开展单机单船融资租赁业务,全国首家跨境易货贸易企业落户青岛自贸片区。国际中转集拼完成124条集装箱货物,同比增长198%。青岛荣获中国城市外贸结构竞争力第2位。

拓展贸易市场促增长。青岛创造性开展“前展后仓”模式打通对欧贸易门户,加强RCEP政策及实务培训,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国际市场。前10个月,对前三大贸易市场东盟、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54.9%、20.9%和34.8%;对韩国、日本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9.4%、16.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48%;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42.8%;实现与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以及纳米比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进口贸易的实质性突破,贡献增量27亿元。

丰富贸易品类促升级。青岛推动船舶海工、家电、铁路机车、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支持赛轮集团等龙头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前10个月,主要出口商品中,乘用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81个商品品类实现出口零突破,增量达到131亿元,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2.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904.6亿元,增长35.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8.3%,拉高出口增速16.3个百分点。

面对正在被重构的世界经济,青岛需要尽可能突破外部阻碍,为要素流动打开通路、疏通堵点,进而在新的全球网络中占据有利身位。

创新路径促进“双向投资”

疫情之下,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强大磁吸力凸显,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避风港”。青岛顺应大势,积极主动“引进来”,并从优化外资结构、提升外资质量上发力,以项目落地强化发展支撑,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RCEP重点国别实现突破。今年1-11月,青岛累计引进RCEP成员国外资项目312个,实际使用外资5.1亿美元,同比增长93.8%。其中,新加坡到资增长204.1%,日本到资增长20.4%,韩国到资同比增长13.7%。

制造业贡献扭降转增。制造业实际外资由去年同期的下降54.1%扭转为今年的增长68.6%,占比由去年同期的8.8%上升到今年的12.9%。

服务业呈现新格局。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1.5亿美元,占服务业总量的46.4%,成为拉动我市外资引进新的增长点。

世界500强企业是推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青岛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发挥优势、创新方式,聚焦聚力精准化开展“双招双引”。

突出存量企业招商。青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全覆盖走访调研,深挖世界500强存量企业再投资和增资潜力,实现项目投资新突破,持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研究制定行动方案。重点摸清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项目现状和总部在境外的未在我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情况,分工开展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的走访调研工作。

持续跟踪项目落地。协调有投资意愿的英国劳埃德银行集团、日本欧力士集团、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集团等500强企业尽早到账。2021年1-11月,全市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7个,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列第2。

“双循环”的目标是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外投资是城市扩大国际“朋友圈”、深度参与全球分工与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即便在经济全球化刮起逆风的当下,青岛亦没有等待观望,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使企业“走出去”愈加稳健。

对“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成为重要增长点。今年1-11月,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1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市116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额的68.9%;实际投资额2.5亿美元,同比增长189.4%,高于全市196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额的30.3%。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承揽承包工程项目22个,完成营业额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总额的87.8%。

境外合作区产业集聚带动作用突出。今年全省共评选出5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我市海信南非综合产业园、中启柬埔寨桔井省经济特区位列其中。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尔鲁巴工业园),占全国总数5%;3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占全省总数33.3%。

用好新平台扩大开放格局

建设上合示范区、自贸青岛片区是青岛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新平台的历史机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两区”建设全面起势,特别是在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为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我市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公布首批17项制度创新案例。1-10月份开行欧亚班列455列、增长42.6%,集装箱作业量72.3万标箱、增长22.1%,进出口、到账外资分别增长53.6%、31%。签约拓邦智能控制、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等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77亿元。自贸青岛片区形成创新成果143个,全省复制推广13项,新增市场主体6671家。1-10月份进出口、实际外资分别增长71.5%、84.6%。

开放之于青岛,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引领。党中央赋予青岛一系列重大历史使命,青岛必须以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契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持续发力,以首创性、差异化探索不断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吸引聚集更多全球优质要素资源,进一步提升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以更高水平开放拓展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1-12-27

上一篇:高标准实施片区更新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下一篇:近万名林长建设“美丽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