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正式开诊,并将在胶州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
从胶州看向全市,人们会发现,近年来青岛频频在各区市落子高水平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棋面“活”了起来:位于城阳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开诊,日均门急诊量已近3000人次;位于西海岸新区的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目前正在按计划进度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位于崂山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医院项目加快推进……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医疗需求是刚性需求,只有科学配置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得到恰当、适宜的诊疗,才能使优质医疗资源价值最大化。告别有了大病就跑北上广的“奔波之苦”,与高水平医院做“邻居”,可谓是基层百姓最为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
随着我市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步伐的加快,青岛健康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在逐渐扭转,一个崭新的更加公平可及、惠民便民的医疗格局正在渐行渐近。
高水平医院“多地开花”
看大病不再路途遥远
“以后看病可真是方便多了”“再也不用辗转外地求医了”……28日一大早,坐落于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门前已是车水马龙,周边不少群众慕名而来,就想找上海的专家“看一看”。据悉,上海市东方医院将对医院全方位接管和运营,在胶州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范围将辐射整个山东半岛。
5个月前,同样“门庭若市”的场景也出现在城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的开诊结束了城阳区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开诊5个月来,医院已累计接诊近60万人次,手术近5000台。
“看病难”本质上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曾经,青岛三甲医院少,青大附院、妇儿医院等“稀缺”资源门口车流排长龙的现象让人感慨万千。因此,每当这些高知名度的大医院开在“家门口”,便会在当地群众中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成为各区市的“标配”,近年来,青岛不断加快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持续加大卫生健康领域“双招双引”力度,通过引进、盘活、嫁接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断扩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近10年全市共投资158亿元,先后建成60余个卫生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新增床位1.6万张。目前,全市21个医疗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近300亿元,建成后将新增床位1.78万张。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优质医疗资源没有都在城区扎堆,而是大踏步“挺”进郊区,均衡布局。除了城阳、胶州有“好消息”之外,西海岸新区也迎来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家附属医院——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目前正在按计划进度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青岛妇儿医院西海岸院区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拟设床位1100张,将于2023年竣工。
在平度,青大附院平度院区已开诊一年有余,完成门急诊77.8万人次,出院3万人次,手术1.7万例,缓解了平度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难题。
在莱西,投资5.2亿元的莱西市妇女儿童医院(北京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期2年,拟于2023年12月末竣工。
今年2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李兰娟发起的树兰医疗签约城阳,树兰(城阳)医院正式落户青岛。
……
三甲医院代表着高水平、强实力,对患者来说犹如“定海神针”。高水平医院正在青岛“多地开花”,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市民们看病尤其是看大病无需舍近求远,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不断提升。
本土医院“升级”
破解“高峰不高”难题
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能仅仅依靠“外力”,青岛正在“引育并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医疗界“金凤凰”的到来,恰恰也激发了本土医院的向上之势。
引进了全省首台第四代TOMO治疗机,全省公立医院首台PET-MR;完成世界首例5G超远程泌尿外科手术,完成机器人远程临床手术50余例;成为山东省唯一同时具备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小肠6种移植执业资格的医院,累计开展肝移植手术867例并创全国最大肝移植受者记录;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超过4321例……“百年老院”青大附院不断攀登高峰,在不久前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两份榜单中,青大附院位列第53位,比去年跃升9位,七年跃升了35位。此外,该医院6个学科荣登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榜单。
8年前“加盟”青岛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传承齐鲁医学精神和济南中心院区的学科优势,打造形成了“八大中心”。医院复杂手术与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开展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三四级高难度手术率达67.6%,疑难危重病例占比达31.7%。今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主体已开工,规划总床位数1104张,预计2023年10月前竣工。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山东唯一的分中心落户青岛市市立医院,钟南山院士任“总领队”;与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合作共建的“国家卫健委个体化医学试点单位青岛联合实验室”,推进市立医院区域精准分子诊断中心建设,为感染性疾病、肿瘤精准诊断、生殖遗传等疾病诊断提供优质检验平台……市立医院坚持医教研并重,聚力学科核心能力建设,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市中心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成为北部院区,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带动北部医疗水平持续提升,满足周边60万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位于高新区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使用后,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结核病综合诊疗业务将迁至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多家本土医院不断提升“软实力”与“硬实力”,在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实现蜕变,一系列动作将破解青岛高水平医院“高峰不高”的难题,推进健康福祉惠及千家万户。
据了解,今年青岛医疗服务“攀峰计划”成效初显,打造了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新培育18个市级以上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60个学科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学科百强榜。
高水平医院有高水平医生
引来、留住、激活“第一资源”
人才旺则事业兴,人才缺则万事难。好医生是激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不断优化招才引智工作举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今年已引进各类人才3118名,其中省级以上专业水平的高层次人才28名,博士、硕士和副高级人才899名。
为引进高层次人才,青岛释放最大诚意。把以往高层次人才奖励补助“事后申报”调整为“立报立奖”,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缩短兑现周期,已即时发放高层次人才补贴90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同比增长55%。此外,市卫生健康委用好用活现有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事业发展环境,先后有5所市属医疗机构制定高层次人才激励办法,建立了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制度。科学设置人才评价标准,推荐45人荣获青岛拔尖人才称号,位列全市行业第二,9人聘用到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占全市获聘人员的50%。
纷纷在青落子的高水平医院,大部分为国内知名医院的附属医院或分院。总院会派多少人来青岛?又会如何培养分院的人才?这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显然,青岛为引入、建设高水平医院做了充分的谋划。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例,该院创伤骨科、血液科、胸外科、急诊、重症医学科等十几个学科的专家已全面进驻青岛医院,常态化开展坐诊、教学、查房、会诊等工作,有效提升了青岛市的临床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医院面向全国的三甲医院招聘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并从985、211院校招聘医学博士、硕士扩充新生力量。青岛妇女儿童医院(集团)副院长于桂玲介绍:“每周北大人民医院各科室会开展教学查房,青岛医院会与他们连线,同步参与,这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捷径’,可以迅速提升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此外,青岛医院已派出3批次共50余名医护人员到北大人民医院深度学习,护士为期3个月,医生为期6个月,计划用2-3年的时间,让所有医护人员完成在北大人民医院的相应学科培训。
刚刚开诊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聘任48位上海市东方医院科室主任为兼职主任,定期、不定期到胶州坐诊、手术、查房、授课。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与上海专家连线,实现隔空就诊。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青岛将持续实施“攀峰强基”工程,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有序推进三甲医院从中心城区向县域延伸,全市三级医院将达到35个。
让基层百姓与高水平医院为邻,实现“大病不出县(市)”的美好愿景,是青岛努力打造“病有良医”民生保障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