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天人口过千万、GDP过1.4万亿元的青岛而言,作为“关键少数”的干部队伍,是凝聚发展要素的巨大磁力。
从收获的季节出发,在即将播种的季节返程,近日,青岛市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历经百余天淬炼,在上海完成了“全方位”对标、“多场景”历练、“渐进式”提升的蜕变之旅,他们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跑出了专业实训精彩“第五棒”,搭建起以资本赋能链接青沪的平台,驱动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更快聚合,让创新、创造、创业更快地发生。
以实训干部为载体,青岛实干的精神和发展的决心,在上海这个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进行了密集展示。在学习上海的过程中,青岛自身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也逐渐被激活;以专业实训为桥梁,青岛已成为上海“四新”经济北上辐射发展重要基地,上海成为青岛企业走出去的主战场,青沪合作真正进入了携手共赢的新阶段。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相信:选择青岛,就是选择了无限的可能。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站在国家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开放的青岛,需要思路开阔的干部。
没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谈不上引领。上海的发展战略总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引领着未来发展方向。而青岛要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就必须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全程发力、抓早抓紧。选派干部赴先进地区开展“体悟实训”,激活“关键少数”,正是市委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
在沪期间,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们深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普洛斯、东方国际、益海嘉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头部企业、机构,在最鲜活的场景、最典型的案例里汲取智慧,全方位对接学习。他们深入研究企业、研判市场,聚焦如何把“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摸清市场经济运行的门道,把握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更好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
学习上海,为我所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感悟上海发展的大潮中,实训干部们很快发现,学上海,有热情,更要有本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物阜民丰、流光溢彩的东方明珠,其发展成就的取得,深层次包含着一些其他城市暂不具备的优势的耦合。只有对青岛实际情况有着足够的了解,才能识别出可供青岛发展借鉴的有效方法,进而才能准确嫁接在上海这个世界市场进行交换的要素资源,服务青岛创新之变。如果没有对青岛发展环境、路径和前景的清晰认识,这种学习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的基础上,实训干部的主动求变收获丰硕。以持续聚焦数字化转型,主动拥抱“四新”经济为例,实训干部在科大讯飞了解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作为创新发展重要“风口”的关键赋能作用,在商汤科技围绕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与青岛合作意愿和前景。
“上海好,不来上海的人也知道。作为实训队员,我们持续聚焦与青岛发展紧密相连的创新引领、‘四新’经济和智慧城市等方向,精准发出‘青岛之问’,靶向深思‘上海答案’,实现更实、更深、更广、更准、更精、更严的要求,在前四批实训成果基础上务求新成效。”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冰说。
标准拉高,干部成长道路越来越宽
“青岛干部的学习劲头,让上海干部都深受触动!”在上海,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
在专业实训这件工作上,青岛不遗余力、全力以赴,不考虑性价比,却收获了最高的性价比。
“我没有看到过哪个城市有这样的创新魅力和学习精神,不断输出优秀干部到上海的一线科研院所,最有代表性的国企央企、民营企业扎下根来,一待就是百天,一以贯之地持续下去。”青沪企业家联谊会会长、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说。
正如郑永刚所见证,通过在企业一线的学习,实训干部进一步增强了透视发展风向的敏锐感知力,一期期《浦江观澜》《申悟实训》记录下了他们鲜活的思考。在沉浸式体悟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过程中,实训干部明确了青岛与上海存在的差距,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落脚点。
现代服务业,是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工作持续聚焦的主题。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在前批次实训基础上,重点瞄准对标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在全新视野下实现青沪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互动和融通,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聚焦拥有高附加值的高端现代服务业。
集聚优势要素助力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训队围绕金融服务、航运服务、跨境贸易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各领域,围绕市委中心战略任务,通过对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的走访,展示了青岛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上海企业直观感受到青岛最大限度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诚意;围绕绿色金融、金融风险管控、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产业链招商等,与上海金融机构深入探讨合作空间;围绕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经验,提出高质量打造上合国际综合枢纽港的建议;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全面了解上海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做法,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业融合的意见建议。
在放宽视野、放大坐标、拉高标准的过程中,实训干部进一步提升了建设青岛的境界和魄力,提升了服务青岛的本领。门越开越大,磁力越来越强,在走向“卓越”的过程中,道路也越来越宽。
与此同时,借助于对上海“人民城市”为人民所共有、为人民所共享、为人民所共治的路径的调研与学习,第五批实训干部进一步增强了为民情怀,厚植了忠诚与担当的理想信念。
善用资本,搭建平台链接青沪资源
新发展格局下,一个能将资本与青岛企业、产业结合在一起的平台至关重要。
1月18日,资本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青沪企业家联谊会年会在青岛和上海同步线上举行,围绕基金赋能企业转型、资本赋能城市发展两大主题,一南一北两座金融城,完成了高规格的资本对话,为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注入了蓬勃之力。
会议筹备之初,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的目标就是立足于青岛发展,完成青沪间资本赋能平台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为青沪企业之间构建起长效沟通的渠道,形成青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精准嫁接上海金融资本的机制,帮助企业明晰优势路径,服务青岛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带资入场’孵化‘专精特新’,‘外引内联’放大资本功能,将有效促进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落地,引导资本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目前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青岛智造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打造,培育‘隐形冠军’,将有效增强青岛的经济韧性。”徐冰介绍,以实训签约和达成合作的基金项目为切入点,各领域实训干部将在各自岗位上,促进高质量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更好发挥,服务青岛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率先突破,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四新”经济加快发展。
在第五批实训干部近百日的历练中,这种平台思维的体现还有很多。实训期间,围绕半导体、新能源、供应链、农业互联网等领域达成多项基金合作,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共建不同类型的人才合作平台,为青沪互动提供人才支持。第四届进博会上,实训队超前谋划,促成青岛交易团首次设立实训队分团。实训干部们还深入调研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强化对上海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的学习,聚焦科创板对经济布局的优化,谋划更多平台搭建点,助力青岛“赶前抓早”抢占发展制高点。
经过五个批次的专业实训,青岛和上海之间初步完成了从人才、资本到产业载体的搭建,形成了区域合作携手共赢的生动图景。做好“接外脑”与“借外力”这两篇“大文章”,两座城市真正以“双轮驱动”实现了智慧共享,以“双向赋能”强化了互促共进,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都展现出澎湃的活力。
实训有终点,但赛道的每一个位置都是起点。带着问题去实训、去思考、去体悟,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把握市场规律,实训之旅,更是一次进阶之旅。第五批81名实训干部回到各自的岗位将继续擦亮“实训上海,服务青岛”的品牌,事争一流,知重负重,让专业实训产生恒久的力量,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青岛餐桌劲吹“文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