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青岛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全市畜禽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持续提升全市畜禽养殖绿色发展水平,减少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编制出台了《青岛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全市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规模化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
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十三五”以来,青岛市畜禽养殖业平稳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养殖占比达到86%。全市畜禽养殖以猪、牛、羊、家禽为主,畜种区域分布更加集中,生猪存栏量主要分布在西海岸新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约73%。家禽存栏量主要分布在即墨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占全市家禽存栏量的约82%。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规模化养殖场2895家。其中,以规模化肉鸡养殖场和规模化养猪场为主,分别占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的41%和27%。全市共有养殖专业户6890家,其中,养猪专业户占全市养殖专业户数量的67%,养鸡专业户占比17%,其他畜种养殖专业户占比均在7%以下。全市畜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销售收入)836亿元,肉蛋奶类总产量103万吨。
畜禽养殖区域更加优化。全市涉农区市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工作。截至2017年11月,全市禁养区内已完成关闭搬迁养殖场(户)1095家。2020年,我市进一步厘清了畜禽养殖空间管控范围,对全市禁养区范围进行了优化调整,全市现有禁养区共计146处,总面积1748平方公里。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底,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在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平度、莱西、胶州三个畜牧大县全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基本建立了以县域为单位、以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沼气(生物天然气)清洁能源生产+农业废弃物种养循环利用+第三方社会化服务为主要运转方式的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实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发展。2018年以来共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场18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场6家,数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全市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共2889家,全部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要稳定在90%以上
近年来,青岛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畜禽养殖点多面广,其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难度很大,目前仍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尤其是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处置不规范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全市现共有养殖专业户近7000家,虽然大部分配建了处理处置设施,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些专业户不同程度地存在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的问题,成为黑臭水体的污染源。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全国现代畜牧业推进会议强调“要着力建设现代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三大体系,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国家、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系列规划和意见,为畜禽养殖绿色发展提供重要政策保障。从我市现实情况来看,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禁养区规范调整,畜禽养殖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高出全国20个百分点,畜禽养殖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规划》的出台,为“十四五”期间青岛畜牧业绿色发展指明方向。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主要内容,全面构建畜禽养殖风险防范体系,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青岛市畜禽养殖业总体布局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正常运行,散养户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升。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建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畜禽养殖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规划》明确,要按照优化空间,合理布局;农牧循环,绿色发展;完善政策,严格监管;属地负责,社会共治等4项基本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以监督管理、污染防治、资源化利用、保障措施等为突破领域,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全程监管,以问题导向设定工作任务,努力降低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全市畜禽养殖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为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从6大方面提出18项具体任务措施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规划》从6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
坚持分区管控,优化畜牧业空间布局。“十四五”期间,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水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进一步优化养殖业布局。加强对禁养区内已关闭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巡查和监管,严防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反弹”和“复养”现象发生。对不在禁养区范围内、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实施环评审批。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处理。
强化精准治污,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源综合利用、纳管处置、建设专门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等方式处置养殖废弃物,积极推广立体化、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模式,深化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断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散养户养殖行为,将养殖散户逐步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建设胶莱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里岔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通过畅通粪肥还田利用渠道,引导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粪肥或有机肥,推进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等方式促进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推行经济高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积极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同时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发展。持续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计划,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推广健康生态种养模式,培育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示范点。
深化科学治污,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完善鼓励使用有机肥政策,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生物天然气入网政策、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和粪污处理用地、用电等政策。整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资金,优先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促进畜禽养殖行业绿色发展。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力度。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动态掌握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变化,以及辖区养殖规模、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情况。严格畜禽养殖环境监管执法,依据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相应污染治理措施,将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小区)纳入重点污染源管理,对设有排污口的实施排污许可制。
坚持智慧治污,推动污染防治技术创新。《规划》强调,坚守不污染环境的底线,深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绿色饲料,鼓励采用环境控制和综合减臭技术,推动美丽牧场建设。在青岛农业大学设置相关专业,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农技推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