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迈出坚实一步。
5月15日上午,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工仪式在崂山区青岛国际创新园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举行,“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作为省内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资约3.9亿元,首期具备100P算力,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PC的算力,将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面向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
青岛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则将面向青岛,辐射全国,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普惠算力底座,打造立足于青岛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推动青岛人工智能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人才引育留用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做大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对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作出安排。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动员大会上,“身处”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中的人工智能再次被予以厚望,成为青岛产业布局决胜未来的关键一环,为青岛经济社会转型带来“新机遇”。
可以想见,在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这个屹立于黄海之滨的“算力灯塔”的指引下,一个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的高地,正在青岛加速隆起。
打造“1-4-3-2”模式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定位为新型智能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由崂山区属国有平台——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联合青岛杰正泽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运营。“预计到6月份将完成首期100P Flops AI算力建设,到7月份,预计将上线运行。”对于项目进展,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赞科这样说。
该中心特点可以概括为“1-4-3-2”模式,即依托1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助力4个生态平台,扩展3方面的能力,汇聚2个国家级乃至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项目将导入华为生态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孵化体系、算法软件开源社区等软能力,面向崂山区、青岛市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等人工智能特色应用产业发展需要,与企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崂山区、青岛市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高地。
“华为将联合产业伙伴一起,高质量完成计算中心的建设,争取三季度上线即饱和运营。”现场,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邓泰华表示,依托1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助力打造立足于青岛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四个生态平台。
——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算力服务,降低AI开发门槛,加速人工智能融入青岛的千行百业。
——应用创新孵化平台将助力海尔、海信、极视角、商汤、达闼机器人等青岛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孵化行业解决方案,推动AI技术融入行业生产。
——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将开展系列生态活动,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集中集约化发展。
——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将结合青岛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在海洋领域推进AI前沿研究,在海洋气象等领域形成重大原创成果,打造科研创新高地,并持续支持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培养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吸引更多人才、专家加入青岛,为青岛提供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目前,已经与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第一研究所等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在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构建起AI算力的基础上,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展3方面的能力,即从算力到数据、算法、应用三大能力扩展。”邓泰华介绍。数据方面,通过建设海洋人工智能数据集、智慧工业数据集,将形成青岛特色的数据资产,有利于青岛在未来全国范围数据交换与共享中实现提前占位,成为全国AI数据产业的核心节点;算法方面,将吸引业界领先的预训练模型在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行孵化与部署,向更多产业和行业进行推广;应用方面,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则可以从一期的训练为主,走向未来训推一体,走向AI+图形渲染的多样性算力,实现行业应用的扩展,可以赋能虚拟现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海洋等多个行业应用场景,使青岛全行业智能化升级转型。
根据规划,在一中心四平台三扩展的基础上,通过加速政产学研用融合,未来,青岛有望再汇聚工业智能、智慧海洋两个国家级乃至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
“跑步进场”,蓄势待发
全省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户背后,是崂山区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夯实实体经济“压舱石”的回馈。作为全市24条产业链的重要一极,崂山区在全市“一盘棋”中主动作为,肩负起构建产业生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使命任务,向着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全面提速、“跑步进场”。4月26日,崂山区政府正式印发《青岛市崂山区“十四五”产业集聚战略发展规划》。向着人工智能产业,崂山区展开新一轮冲刺。
除刚刚开工建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当前,崂山区还在着力打造总占地面积约2735.4亩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据悉,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已落户产业链相关“四上”企业16家,其中包括龙头企业6家;在建项目主要包括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智扬科技产业园2个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崂山区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只是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提速的一个缩影。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青岛不是“无根之木”。
各行业各领域数字转型全面提速背景下,近年来,青岛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集聚了创新奇智、极视角、商汤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获批建设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已经开放的应用场景达3050个,搭建起了“百企百景”等供需“桥梁”,人工智能正加速赋能百业。
以一汽解放青岛公司与商汤科技的合作为例。在汽车制造的冲压车间,冲压件的表面质量检测属于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难题。但是,在“5G+AI”的冲压件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系统面前,这一难题被迎刃而解。
作为冲压成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最后一道工序,该系统通过工业机器人搭载工业相机实现对成型冲压件的表面拍照及检测工作,帮助客户实现了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避免了生产流程中断及产品缺陷带来的潜在损失。
除应用场景外,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也愈发完善。
近年来,青岛的海纳云、中科曙光等企业、平台,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共同发力,依托开放的教育和技术资源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打造在青产才融合的产业升级新高地。
“中国海洋大学将发挥在学科建设、人才储备、技术研究与合作转化方面的优势,不遗余力地为华为等领军企业在青岛落地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共同建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全球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开工仪式现场,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海洋大数据国家地方联合中心主任魏志强这样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青岛还将以青岛科创母基金入驻崂山区为契机,推动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政府引导资金,由政府作为发起方,联合社会资本共同成立,通过股权投资形式重点投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微电子等领域的前沿项目。
下一篇:青岛人社攻坚十项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