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平凡岗位上的“进阶人生”

“一阵风就能吹走的单薄身体里,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同事们口中的这句玩笑话,也正是孙晓兰本人最真实的写照——这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姑娘,工作起来骨子里的拼劲儿和韧性让很多男同事都自愧不如。

孙晓兰,现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党支部书记。虽然入职只有8年时间,但她已是青岛供电公司上上下下公认的“传奇”和“偶像”。

300余万次倒闸操作无差错——是她让这一日常的变电运维工作,成为同行眼中不可思议的“纪录”;“鹰眼诊断术”——是她和同事们研发的新技术成果,拿下了国网创意大赛的金奖并在全国推广;创新党员量化积分二维坐标——还是她,通过制度创新,用可量化的数据让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有了更具操作性的践行路径……

就这样,在看似平凡的小小“舞台”上,孙晓兰不断演绎着精彩的“进阶人生”。

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工匠、青岛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首届山东电力行业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而她获得的这一个又一个重量级荣誉,更像是一个个注脚,标注着一个追梦的年轻人,在这个壮阔的时代,可以创造的无限可能。

日常中的“非常”

300余万次倒闸操作“零差错”

操作隔离开关,断路器,挂、拆接地线……这是孙晓兰日常工作之一——倒闸操作。但是当她带领南区变电集控站将这一基本操作无差错地重复了300万次以上,这份日常更像是非常之举,刷新着青岛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岗位安全操作的最高纪录。

变电站是电网中的关键节点,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要送入千家万户,就需要变电站对电压进行由高到低的转换。变电运维岗位负责对变电站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以便能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及安全隐患。孙晓兰所带领的班组共有成员19人,承担着青岛市南、市北核心区域41座变电站的运维管理任务,人均管辖变电站数量接近全省的两倍、在全国也排得上前,其中包含运维难度最大的地下变电站16座, 数量占全省地下变电站总数的45%。倒闸操作是变电运维人员的日常基本操作,比如在设备检修前,需要将电气设备从运行状态切换为检修状态,就需要通过倒闸操作来实现。

越是基本功,越考验岗位素质。倒闸操作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电气知识,更多的是考验细心、耐心,考验的是能否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操作中,将这份细心和耐心坚持下来。

而在这300余万次“零差错”的倒闸操作背后,正是孙晓兰从入职以来,对工作始终如一的热情满满、一丝不苟。

8年来,她始终带着刚入职时对工作的那份热情和细致追求,坚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2015年,孙晓兰听说省公司要组织“金种子”新员工技能竞赛,便立马向公司递交了请战书。3个多月的集中封闭堪称魔鬼训练营,正值最热的天,每天都是从一大早练到半夜,除了理论学习,还有装表接电、导线压接、终端杆备料、紧急救护4个实操项目轮番上阵,每一次练习都是汗流浃背。跟男同事相比,孙晓兰在体力上不占优势,训练营导师对她能不能行也在心里打个问号。但孙晓兰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而是一门心思投入每一次的练习中,她享受着挑战自己、与小伙伴们共同奋斗的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女性的细致耐心,巧妙避免体力上的不足,铆足了劲儿不断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就这样,孙晓兰成为首位代表青岛公司参赛的女员工,并在决赛中一举夺得省公司“金种子”新员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并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

正是有了平日的扎实积累,孙晓兰和所在班组才得以在一次次大型“保电战役”中交上靓丽的答卷。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保电工作中,孙晓兰所在班组3个月完成9座变电站的改扩建工程,21座保电站的综合检修和7轮带电检测;倒闸操作36万余次,3个月零差错完成了相当于2017年全年三倍的工作量。上合峰会及海军节重大保电中,孙晓兰除了承担正常的变电站改造验收、技术资料编制、特巡值守等工作外,还圆满完成了前沿指挥所、重要保电站等关键场所对外汇报解说任务。

岗位就是创新的“舞台”

一次次“逆袭”,成果在全国推广

就像硬币总有两面,严谨细致的操作是一方面,对待工作,孙晓兰更有不断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的另一面。电力专业科班出身,特别是随着智能电网、数字时代的到来,更让孙晓兰觉得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巨大空间。于是,在日常工作中,她总是带着问题思考,有机会就跑现场,多听、多看、多实践,业余时间更是大多用来与同事交流在工作中偶尔迸发出的“小火花”。不只是讨论、实践,孙晓兰还特别注重总结,很多同事对写QC(对基层工作中小发明、小创新的提炼和总结)避之不及,但孙晓兰却愿意主动承担。“写的过程就是对工作流程和方法的再思考。”她说。

正是这种在岗位上创新的执着劲头,让孙晓兰得以有机会登上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的赛场,同团队一道摘下金奖。传统的电力设备红外测温,是靠人工读取并手动记录设备关键点的温度。这种方式所测量温度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只能测量到几个关键点,其他点位的数据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孙晓兰和团队积极探索利用图像识别、大数据等新技术解决问题,研发的“鹰眼诊断术”通过将红外测温标准化,实现红外测温图谱的自动采集、自动命名、智能分析、一键回传,使设备状态诊断“又快又准”,有效提升了电力设备运维智能化水平。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寻解决之道,创新已经成为孙晓兰的一种习惯,始终贯穿于她的日常工作中。经过不断打磨与积累,孙晓兰所在班组不仅成为青岛供电公司的基层创新典范,在省公司以及整个国网系统也都令人刮目相看。

202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针对变电运维岗位开展班组自主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创新试点。起初,孙晓兰所在班组并没有被省公司选定为试点,但由于先期基础较好,青岛供电公司内部协商后决定让孙晓兰自行研究试点。谁也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非种子”选手,最后被省公司作为首选推荐给国家电网公司,并最终入选全国50个试点班组中的前10位。

孙晓兰对创新的态度不断感染和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如今,作为班长的她会尽力为班组各项业务的创新提供便利和帮助。目前,她所在班组QC成果数量在公司名列前茅。其中,“缩短变电站设备红外测温耗时”等六项QC成果分别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各类奖项。

探索“党建+”新模式

创新二维坐标模型,用制度凝聚团队

2018年起,孙晓兰由一名普通的变电站值班员成为所在班组的班长,并兼任党支部书记。为了更快完成角色转变,她广泛请教、潜心学习管理方法,不熟悉不了解的工作她一定会先干一遍搞清楚。

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在孙晓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孙晓兰正在安徽老家过年。“我得马上回去!”这是孙晓兰的第一反应。作为一名供电人,她深知电力保障对城市平稳运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疫情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故障,影响的不仅是居民的生活,更会影响到医院和防疫点的正常用电。于是,在上级还没有下达具体安排和任务时,孙晓兰已经坐上了返青的列车。根据上级要求,变电运维人员要立即转换成封闭式值班模式,需要连值7天7夜。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班组党员克服种种困难,全力保障防疫重点客户电力供应。

带领大家开展好业务工作只是孙晓兰作为党支部书记和班长对自己的最低要求。作为党支部书记,孙晓兰结合岗位实际探索“党建+”新模式,创新党员量化积分二维坐标模型,将业务的量化积分考核和党建的量化积分考核结合起来,从更加综合的维度对党员进行评价考核,给予先进党员更多正向激励,更好发挥党员在各方面的榜样作用。如今,班组内初步形成了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发展的氛围,相关研究成果获公司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优秀课题一等奖,支部获评国网首批电网先锋党支部。

孙晓兰所在的班组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和优秀传统的班组,如何让班组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此,孙晓兰带领团队总结班组三十年优秀做法、提炼形成班组“海星文化”,入选首批省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孙晓兰正不断寻求管理中的“最优解”,充分激发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带领大家一起成长。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2-05-31

上一篇:2022年度青岛市“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

下一篇:做强做优“新优势”,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