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青岛现代金融产业加速“数字化成长”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传统金融业因数字化而全方位嬗变的同时,数字化金融新生态的构建也渐行渐近。

  对青岛而言,无论是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孜孜以求于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未来金融科技中心,现代金融产业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标配”,而加速拥抱数字化正是现代金融产业“破局成长”最大原动力

  布局数字化金融“新基建”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改变着金融业业态,金融业的竞争逻辑也发生变革,传统意义上基于禀赋特征的发展格局被打破,布局数字化“新基建”,成为向现代金融产业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建”之一。

  近两年,数字人民币大范围应用于不同场景,截至5月末,全国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数字人民币对于经济的助力远不止拉动消费。随着数字化场景越来越多,数字应用领域相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涌现。数字人民币上下游产业正在产生集聚效应,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青岛作为全国第二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包括数字人民币兑换硬币、乘坐地铁和公交、在外卖平台下单、通过“碰一碰”支付和转账、线上线下购物付款等。

  2022年4月,青岛一家酒店管理企业收到了山东国晟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5万元小额贷款,同时青岛市民黄女士也收到了国晟小贷发放的一笔个人消费贷款,与众不同的是,这两笔贷款均是以数字人民币发放,是数字人民币首次在金融机构融资场景中闭环应用,由此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尝鲜”数字人民币应用小额贷款场景的城市。

  青岛是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和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在全国上下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数金公共服务(青岛)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合作探索,开发了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青碳行”。

  “青碳行”创新性地将“碳减排”“健康出行”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居民主动节能减排,以区块链技术保障用户隐私安全,以数字人民币形态拓宽平台应用场景。

  平台上线一年多来,共有20余万青岛市民参与其中,平台累计产生碳减排量600余吨,开展数字人民币主题运营活动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180万元。

  市发展改革委近日公布了第二批青岛市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名单,在现代金融领域,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岛市数字金融场景应用实验室”,青岛闪收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青岛市产业金融数字化场景应用实验室”以及数金公共服务青岛有限公司的“青岛市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实验室”等三家机构入选,这三家实验室将分别聚焦数字金融的细分领域进行场景开发和先行先试。青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也将因此再提速。

  数字化赋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现代金融产业的重要“标尺”,构建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格局,最终仍将回归于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本源。

  通过数字化赋能,诸多传统金融业的痛点被打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对熟悉“三农”业务的银行信贷经理来说,养殖户因活体资产无法抵押、无法融资是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成为制约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破解这一痛点,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在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创新应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打造生物资产物联服务平台,通过为牛定制安装专属耳标,结合数字围栏技术,实现对牛状态的在线监控、数量的在线盘点及遗失的自动告警,并在区块链平台进行存证,让“活体牛”孪生“数字牛”,基于生物资产物联服务平台创设特色融资产品“兴牛云贷”,实现活体资产融资。

  同传统业务模式相比,该产品通过自动在线盘点、实时查看视频、异常主动预警等措施,有效实现对活体抵押物的监管,达到“看得住、抵得了”的效果,提升信贷风控管理,解决了乡村养殖业生物质押资产监管难、贷后勘察成本高、风险管控难的业务痛点。

  截至目前,“兴牛云贷”在青岛地区累计落地规模3200万元;兴业银行目前还与5家奶源供应牧场养殖基地达成合作意向。

  缺少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是普惠业务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在大数据大行其道的当下,不需要抵押,只参考企业各类信用大数据的信用贷款占比越来越高。

  银税互动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青岛市税务局联合青岛银保监局积极推进银税直连合作模式,通过搭建直连平台、共享交换信息、创新融资产品,实现纳税信用体系和银行信用体系的有效对接,纳税信用与银行信贷的联动互认,使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资本,以信用缓解守信企业的融资压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岛市税务局已经与35家银行签署了基于银税直连模式的合作协议,其中30家银行已经实现银税直连系统对接。

  浙商银行依托与青岛税务局搭建的“银税互动平台”,在经客户授权后,线上获取其在税务机关的出口退税数据,企业数据直接进入浙商银行大数据风控与预警平台进行自动筛选,由系统模型自动核算,给予出口企业信用方式授信额度。该系统上线后,将原本1户至少3-4周的授信审批时间压缩至15分钟自动完成,大大提升了银行的授信审批效率,满足企业“短、频、急”的时效需求,企业融资服务体验大大提升。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银税直连新增金额117.53亿元,惠及3.65万户中小微企业。

  数字化赋能之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加强劲,上半年,青岛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

  构建现代金融新生态

  金融传统业务模式因数字化而改变的同时,青岛金融业还孜孜以求于构建起现代金融新生态,通过“场景+平台”深度融合发力,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扩展金融边界,实现金融服务快速响应和精准触达。

  今年以来,借助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先后推出6个融资类和便利化类应用场景。

  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发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自3月试点以来,14家试点银行为1500余家企业办理运费支付业务6800余笔、金额3.45亿美元。

  青岛在全国首创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累计通过平台为企业办理出口信保保单融资246笔、金额4218万美元。

  今年7月,通过央行清算总中心的电子保理信息交换系统,青岛银行落地全国首笔电子保理业务,为借力数字化发展保理融资、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数字化浪潮下,“银行+”正成为新风尚。

  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正通过电子系统,实现医保、水电缴费、社保甚至是公积金等民生业务的代收付,通过打造“区块链”等金融产品,实现与机构、企业直连,将金融服务系统延伸至企业内部,通过网银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无接触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聚焦服务民生,以新金融行动聚力支持青岛“智慧城市”建设。协助市政府搭建的“青岛市营商环境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城市云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上线的企业开办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一表填报、一网办结”,覆盖80%以上的市场主体,是全市访问量最大的行政许可类网办平台;与此同时,建设银行还在全辖网点智慧柜员机上线本地政务办理事项200多项,涵盖公积金、社保、医保及不动产等多个种类,进一步方便了市民生产生活。

  今年5月,青岛金融机构率先在全省启动“银行无纸化开户服务新模式”,实现电子印章与银行账户服务的高度融合应用,企业开户不再需要纸质营业执照和实物印章,最大程度精简纸质材料、减少填表及签章次数。目前,青岛市已有1200余家银行网点支持电子营业执照开户核验,审核效率较以前纸质营业执照提高57%,开户时长缩短20%。

  加速拥抱数字化,为实体经济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的新金融“活水”,现代金融产业的“破局成长”正带给这座城市更多的惊喜与惊讶。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2-08-16

上一篇: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下一篇:2022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