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早已写入了青岛的城市基因。但嵌入过去非凡十年的时间节点,开放之于青岛,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这次峰会上,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历史性重任,“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为国家对青岛最殷切的期望。
2019年8月30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挂牌。这一山东自贸区中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片区开启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首创性、差异化探索。
肩负国之重任,不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青岛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在与世界深度互动互促中,青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海陆空通达全球、外贸外资屡创佳绩、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开放的青岛交出了一份不凡答卷。
取得开放新突破
十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叠加世纪疫情,对外贸易形势之艰难可见一斑。御风前行,于危机中育新机,青岛外向型经济发展依然顽强地画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线,为城市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货物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4621.6亿元,5年后迈上5000亿元台阶,又3年跨过6000亿元关口;2021年,连续超越7000亿元、8000亿元大关,达8490.3亿元;从2012年到2021年,青岛外贸实现年均增长7%。今年前7个月,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999.8亿元,超过2012年全年。目前,青岛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突破2.2万家,出海主力军规模持续扩大。
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外贸新动能不断涌现,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垂直崛起”,提振了外贸人的信心,为塑造青岛外贸竞争新优势打开了思路。2014年,青岛获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资质;2016年1月6日,青岛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此后,青岛在北方率先实现了六种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全覆盖;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300亿元,增长近五倍。在商务部首次对全国10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展的综合考核评估中,青岛位列“第一档”。
服务贸易为“双循环”打开发展的增量空间。2020年8月,青岛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2021年,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01.7亿元;同比增长37.1%,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尽管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全市服务贸易各项指标仍逆势上扬,实现服务贸易总额758.4亿元、同比增长53.1%,占全省比重达到57%,全国先进、全省领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扩展开放新版图
资本“引进来”、“走出去”是有效联通两个市场、加快产业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招。十年来,青岛通过积极主动的“引进来”“走出去”,项目质量逐步提高、结构日趋优化,加速与全球经济“共舞”。
“引进来”提质增效。2021年,青岛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约34%,占全省比重28.6%,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居全国前列;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8家,实有外资企业达13971户。
十年来,一汽大众发动机、空客直升机、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意才财富管理、地铁融资租赁等项目相继落户。目前,青岛已累计吸引17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383个项目,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仅2021年就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8个,山东省认定的2021年度5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青岛占到了4个。青岛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广泛认可,已连续十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走出去”步伐加快。青岛大力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企业在海外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提升,对外合作积极性不断增强。2021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1.2亿美元,是2012年的2.2倍;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1806人,是2012年的1.5倍。
对“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成为重要增长点。今年4月,海信南非工业园首批交付英国市场的冰箱成功发运,抵达后正式在英国市场开售,这意味着海信全球产业链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南非是海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站。2013年,海信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投资在亚特兰蒂斯兴建了海信南非工业园。这是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成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十年来,以海信为代表的青岛企业在“走出去”中合理布局产业、培育壮大品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国际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2021年青岛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5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0%;中方实际投资额3.3亿美元,增长174.6%。
打造开放新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逐步转变,自贸试验区探索和“一带一路”建设是其中最大亮点。于青岛而言,建好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两个高能级对外开放新平台,正是落实制度型开放这一国家战略的地方实践。
今年9月30日,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即将启动运营。该项目将成为面向上合组织开展双多边交往活动的重要平台载体,将为上合示范区用开放凝聚更多“上合力量”。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集聚贸易主体17000余家,引进培育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个贸易平台,首创上合贸易指数、“上合·银保通”等40余项创新成果,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逐年翻番。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共到发中欧班列430列,同比增长44.8%;回程班列达到213列,达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8月19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三周年建设发展大会召开。三年间,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举措差异化、集成性探索明显。国家106项试点任务共形成226项创新案例,首创占比3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获得国家部委备案,2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作用。三年间,片区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分别达36.9%、58.6%,是全国平均增速的3倍、5倍以上;数字仓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三位一体的大宗商品数字化贸易生态“全球领先”。截至目前,片区新增企业主体2.5万个,是成立前总量的1.4倍,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过去十年,青岛以积极有为的行动实现了融入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三重压力,唯有继续挥毫书写“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才能主动迎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为青岛城市能级提升拓出发展新空间。
下一篇:市政协举行远程协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