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八大关太平角,绿荫蔽日,海风习习,这是青岛主城区内最幽静的区域之一。从表象上看,过去数十年内没有过、未来也不会再有“伤筋动骨”的物理空间变化的八大关太平角总是“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市南区近些年不断注入的创新要素已开始与这片土地产生化学反应——今年上半年,八大关太平角区域新增加3家重点企业纳统,累计贡献产值超千万。不久后,这里还将启用一处数智新经济产业园,迈入数智经济新赛道。
八大关太平角悄然变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市南区过去十年发展状态的隐秘注脚。当物理空间接近定量、当不能再因循此前的发展轨迹,市南区是否能找到新变量,做出新增量?
数字是最简洁答案——2012年,市南区地区生产总值为700多亿元,2021年已达到1400亿元。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县(市区),市南区以全市 2.7‰的土地,实现了全市10%的经济总量、20%的现代服务业总量,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4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综合实力列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57名。与国内先进城市的中心城区进行比较,市南区的经济密度也位居第2名。
衡量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有更广阔的维度。作为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2019年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承载地,市南区的综合实力在十年内有了显著提升。以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占比保持在90%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3%。时尚消费加快发展,时尚首店达到237家,全省领先。建立全省首个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挂牌,山东省海洋共同体海洋科技孵化器落地启用,全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66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数倍、达到230家。“四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区域性总部158家,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3.5万户增加至9.6万户,2家企业主板上市、总数达到6家,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
十年间,市南区的环境品质加速改善。湛山广场、香港中路80号、大公海岸二期等一批沉寂多年的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天中心、华润大厦等建筑拔地而起,站上了城市新高度。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山头公园建设,绿地率超过33%,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2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7%,14处河湖水体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一类标准。
十年间,市南区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事业支出从2012年的占区可用财力的54.6%提升至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46万元增长至6.95万元。持续推动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等,不断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体教融合等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生活困难群体“六大帮扶工程”,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稳居全国平安城区建设的“第一方阵”,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是全省唯一连续两次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的县(市、区)。
十年间,市南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实现突破性进展。通过抓实历史城区保护更新4条战线24项具体任务,先后打赢济南路拓宽“第一战役”,拆除青岛湾广场三座建筑,启动中山路两侧等42处建筑修缮,完成黄岛路片区10条道路改造,45个商旅文项目开门纳客。累计保护利用历史建筑112处,《八大关近代建筑预防性保护方案》获批国家文物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连续三届获评“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示范区”。今年夏天,在首届上街里啤酒节和数字光影新场景的带动下,中山路重现20多年前的热闹场景,累计吸引市民游客约20万人,周边商超营业额比以往增长约30%,巅峰时期增长约66%。
2012—2022年,是市南区爬坡过坎的十年,是市南区守正创新的十年,是市南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十年。展望未来,市南区正以“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锐气,不断练就精致、活力、时尚、幸福、高效的城区特质,全力以赴迈向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
上一篇:青春作表率 共创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