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战略部署。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议》,向全市发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动员令,必将迅速统一起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解宏劲表示,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全会部署和市委《决议》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展现新作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力振兴实体经济,在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各产业链专班、区市和功能区、相关部门和链主企业力量,纵深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着力在重大项目招引上求突破,在专业园区建设上见形象,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出成效,在一流企业培育上打头阵,推动实体经济振兴起势见效,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加力提升发展质效,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水平编制实施青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保持经济大盘稳定和持续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塑造青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1+N”政策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加力推动协调发展,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积极主动服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沿黄开放门户城市引领带动作用。筹备办好首届中国—中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争取青岛都市圈尽快获批,深入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突破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力推进共同富裕,在建设先行样板区上展现新作为。出台青岛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争取国家、省促进共同富裕试点,打造共同富裕先行样板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构建“一老一小”高质量服务体系。守牢粮食安全、能源保供等“一排底线”,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以新型工业化赋能
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我们将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主题主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全面落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突出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持续壮大24条重点产业链’等提出的工作要求,立足发展产业、服务企业,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打响‘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助力全市工业规模体量突破、质量效益跃升、产业能级跨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卞成表示,将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用平台的思维成事,纵深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蓄势赋能。
坚持把稳住经济大盘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运行、稳增长。统筹防疫和发展两手抓,实施工业增量提升行动。聚焦“招引”谋增量,持续强化“招大引强”,谋划推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支撑能力强的产业大项目。聚焦“存量”谋增量,持续强化“育苗倍增”,力争百家倍增企业产值保持较快增长,每年推动200家以上企业升规纳统。聚焦“效益”谋增量,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确保亩均税收效益等指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以赴抓创新、强基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参与建设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新创建一批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培育行动,争创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稳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用好“青岛品牌日”“数字三品”“工赋青岛”融媒体等平台,加强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坚持把建群强链作为发展导向,全力以赴抓产业、提能级。坚持“一链一策”,推进实施重点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完善“链主”企业牵头主导机制、产业链联盟合作机制、产学研协同推进机制和要素保障服务机制,组织开展产业链重点企业入库培育、“链主”企业认定,持续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痛点堵点。坚持“一园一业”,加快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精密仪器仪表等市级产业园区,做强产业集群发展载体支撑。
坚持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抓融合、促转型。突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深化“工赋青岛”全省改革品牌,提升“一超多专”平台功能,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引领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推广普及“制造+服务”“产品+服务”模式,提升发展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
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建设人才集聚高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青岛实际作出了具体部署。审议通过的《决议》政治站位高,各项工作安排重点突出、举措务实,为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了方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俊表示,下一步,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将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联系起来把握、统筹起来推进、贯通起来落实,从四个方面发力,创新推动新时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大就业政策支持,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完善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强化对实体经济、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35万人以上。抓牢重点群体,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精准服务、能力提升、实习见习等系列行动,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金秋有约”活动。深入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总体规模不低于5万个岗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放大创业带动就业作用,密集组织创业训练营、创业论坛,高标准举办国际菁英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每年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
着力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加大社保扩面力度,以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精准扩面行动,每年企业社会保险净增8万人以上。健全多层次保险制度,大力推广企业年金制度,积极争取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先行试点,在全国率先试行补充工伤保险,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优化社保经办服务,全面推行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参保一件事”,深入推进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认证率达到97%,让群众享受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着力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发布顶尖人才集聚计划、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政策,密集开展“名校行”“青雁归巢”等活动,实施“十百千万”博士后创新创业计划,高规格举办“蓝洽会”、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等,每年引进集聚青年人才12万人以上,行业领军等高端人才50名左右,留学归国人才1500人以上。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稳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每年新增中高级专技人才2万人。
着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深化分配机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出台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创新搞活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强化劳动权益保障,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打造20家以上金牌调解组织,打造“农民工工资权益一件事”,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