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早晨7点半,莱西市沽河街道后庄扶村,一场小型会议如期举行。参会人员只有5人:支部书记王希科,支部委员王希利、代阿娟,会计王秀伟,村办面粉厂厂长郭曰忠。
“今天咱们重点研究三个事:一个是布置冬季防止煤气中毒工作,二是疫情防控,三是村办面粉厂安全生产。”王希科开门见山。
“先在咱村微信群里多提醒几遍,让各家各户一定多加小心”“得再三提醒村民,外省市亲戚朋友到莱西一定要提前报备”“面粉厂不仅要确保生产安全,还得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26分钟,当天各项工作布置完毕,会议结束。
这样的早会坚持了61年。从1961年老书记王顺寿上任起,61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后庄扶村每天早晨七点半准时开会,村支部委员汇报前一天工作完成情况,安排当天工作,当天事当天解决。根据内容多少,会议时长短则10分钟,长则1小时。
这是后庄扶村党组织一心一意为民谋实事的生动诠释。
“说庄扶,道庄扶,别看庄扶分田到了户,一步也离不开党支部。”这是30多年前,山东省莱西县(1991年撤县建市)后庄扶村民自编的顺口溜。
如今后庄扶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衣食住行全不愁”,他们始终把村党组织当作自豪的“底气”和“主心骨”,村里的文化广场被命名为“初心广场”。
后庄扶村是村级组织建设“莱西经验”的源泉和生动实践者。1990年中组部等多个部门在莱西召开会议,总结推广“莱西经验”,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莱西会议”成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次重要会议。此后,“莱西经验”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农村地区坚定依靠党组织这个“主心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一排排居民楼整齐划一,街道宽敞干净,学校、卫生室、老年公寓、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走在后庄扶村,感受与现代化城市小区无异。
蹲点期间,记者在初心广场碰见了扭秧歌的村民赵洪美。今年59岁的赵洪美是村秧歌队队长,含饴弄孙之余,就和村里一帮老姐妹跳跳广场舞,扭扭大秧歌。她和老伴从村办企业九联集团退休后,每个月拿着退休金,儿子儿媳也在九联集团上班,一家人每年收入达20万元。“过得很滋润!”赵洪美笑着说,家里分了两套房,儿子一家住一套,她和老伴住一套。孙子孙女在九联中学和九联小学免费上学,80岁的婆婆住在村里老年公寓,住宿吃饭一分钱不用花,每个月还能领500元养老钱。
更让赵洪美点赞的是“免费医疗”,村民生病住院通过合作医疗报销后,剩余部分由村集体兜底报销,“相当于俺们看病不用花一分钱”。“以前最怕生病,一场大病就掏空家底,现在有村集体兜底,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赵洪美一家是后庄扶村民幸福生活的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俺村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就是继承发扬了庄扶精神——‘甘愿豁上性命干,一心一意谋发展’。60多年来,俺村经历三任书记,但无论哪任书记,一直坚持走集体发展道路,一任接着一任干。”庄扶新村党委书记、后庄扶村党支部书记王希科告诉记者,1988年,村集体筹资14万元,党支部7名委员带领村庄党员干部连夜奋战盖起82间厂房,成立了村办养鸡场,如今已发展成为禽肉年出口量全国第一的龙头企业——九联集团,下辖100多家生产企业,员工1.2万余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九联集团发展壮大后,投入巨资帮助村庄盖楼房、建学校、修道路、建敬老院等,全村85%的村民在九联集团就业。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村企融合不断深入,后庄扶村旧貌换新颜,村民过上了“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弱有所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六有”幸福生活。
党的二十大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号角。王希科坚定地说:“我们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为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