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万亿工业强市的湖北省襄阳市,市场经济活跃,汽车、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加速发展,66.2万户企业在此扎根。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关乎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近年来,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襄阳市总工会联合,大力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诉源共治,平台共建,纠纷共解,让劳动争议化解跑出加速度。其工作做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总工会编发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指南》,入选“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实践案例”,获评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品质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高效便民 “烦薪事”不再烦心
张险峰是樊城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员,从事工会工作24年,3年前退休后加入调解员队伍。近日,在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楼大厅内,张险峰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来的刘某某要介绍工友来找张险峰,因为去年张险峰帮她要回了8400元欠薪。
“为了拿到这些钱,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张险峰回忆,2021年3月,刘某某等3人起诉周某拖欠工资8400元。经沟通,双方同意调解,周某承诺分期支付,当场签署了调解笔录、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书,一周内支付了5000元。
3天、一周、半个月过去了,剩下的3400元始终没有动静。
从早上6时到晚上10时,张险峰打了100多个电话提醒周某,终于使得欠款在2021年除夕全部完成支付。周某被张险峰扎实的工作作风感动了。
自2020年5月常态化开展“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以来,襄阳在市县两级成立11个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22个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法院+工会”市县两级全覆盖,选聘优秀律师、退休工会干部、退休法官检察官、劳动争议仲裁员等62人,组建一支能打硬仗的调解员队伍。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瑶介绍,以往,劳动争议案件一般需要经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程序,维权时间长、成本高。一场诉讼官司打下来,至少要耗费3个月。现在可以直接通过“法院+工会”诉调对接中心,将“诉”的权威性和“调”的便利性相结合,调解成功后,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由法院出具法律文书。“一周内就可完成,不需要花一分钱。”
用心专业 调解成功率超五成
调解最终是为了“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双方都能满意和自愿接受,这是调解的难点,也是调解的艺术。
“谈情说法,这是个技术活儿。”调解员杨斌福是一名退休法官。他说,自己干了一辈子法律工作,但当调解员真不容易。做这个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耐心、细心,从双方提供的材料中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将情况核实清楚,引导劳动者合理索赔,鼓励用人单位勇于担责。
快到退休年龄的郭阿姨是原襄樊市一国营企业职工,2006年8月下岗后外出打工。2020年10月,郭阿姨回襄阳咨询退休手续时,才得知自己没有养老保险账户。当时公司已经破产,郭阿姨到处找人都没有得到答案,只好把公司破产管理人告上了法庭,要求确认劳动关系,补缴在公司工作期间18年的养老保险。
杨斌福是这起案件的调解员,多次查询公司的破产档案,询问知情人士,确认基本事实:1988年3月,郭阿姨经劳动部门招工进入该公司工作,且有“新招合作制工人登记表”、转正定级审批表为证。经反复沟通,公司破产管理人为郭阿姨补缴了社会养老保险。
据了解,襄阳“法院+工会”工作室3年共受理案件3343件,调解成功率50%以上,诉前调结案件占法院受理案件67.8%,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劳动争议纠纷能够在诉前得到化解,累计为职工挽回损失4819.3万元。
“来的时候剑拔弩张,走的时候和和气气。”杨斌福说,成功调结的案件事实相对清楚,双方当事人均能取得联系,这类纠纷争议较小,通过调解员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都可以避免进入诉讼程序,有别于诉讼的对抗性,调解方式会更加柔和,能更好地从源头实现案结事了,修复人际关系。
扩大“朋友圈” 唱好“大合唱”
诉调工作需多部门联动,聘请的调解员来自社会各界,如何让多元解纷机制走深走实?襄阳市总工会权益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要唱好“大合唱”,需高位推进,制度先行,资金保障。
集聚资源要素,争取强后盾支持。襄阳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法院+工会”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和作风建设重点任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大事项共同研究;强化资金保障,襄阳市总工会向省总工会争取资金,市县两级法院及总工会分别从本级经费中挤出配套资金,保证日常工作运转及调解员的劳动报酬。
健全工作体系,规范调解流程。对适宜调解的劳动争议,由法院在诉前、诉中引导当事人选择委派或委托调解。当事人同意后,法院向工作室出具《委派调解函》或《委托调解函》,并同步移交案卷材料。工作室收到案件后,编立“工调派”或“工调托”案号,将案件交由调解员调解。调解成功的,由工作室组织双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调解不成功的,由工作室退回法院,分流至法院业务部门审理。调解案件实行严格的时间管控,防止久调不决。
规范管理考评。出台《劳动争议调解员工作规范》《诉调对接工作调解员考评管理办法》等制度,对调解员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劳动报酬根据调解难度、调解成功与否发放,去年发放调解报酬40多万元。
陈瑶表示, 扩大“朋友圈”,打造诉调模式3.0版是继续深化“法院+工会”诉调工作的目标。下一步,要探索“法院+工会+仲裁+监察+综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促进劳动争议源头化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