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救治重症患者近两百人,出院患者已过半
截至3月18日,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支援已近40天。青大附院副院长、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队长牛海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96人,其中重症79人,危重症17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53次,治愈出院60人;医疗队132名医护人员身体健康、零感染,迎来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为患者进行插管抢救
牛海涛说,面对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医疗队先后开展了俯卧位通气、重症超声、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医护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队医疗护理质量,规范诊疗行为的重要保障。”牛海涛说,医疗队在确保基本核心制度落实的同时,又结合战时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战时制度及流程,比如:NCP救治流程;无纸化患者电子签名操作流程;病区护理班工作流程;病房清洁区5S标准化管理;口罩脱落或破损处置流程等等。
他们身在抗疫一线,治病救人的同时,保证队员自身的安全同样重要。医疗队自抵达武汉之时即成立感控培训组对全体队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培训,对酒店防控区、队员入住房间进行区域划分,禁止驻地队员聚集、串门交流,一系列的院感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队员的感染风险。
作为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既要负责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9楼病区整体的管理和日常工作,还要不断与队员们调整和完善医疗秩序,更重要的是,他还要统筹保障队员们的生活和安全。
“目前有一部分原来在方舱医院的患者转到我们病区,武汉一些定点医院也要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有一部分患者也转到了我们病区。医疗队队员都很有信心,身体健康情况良好。”李永春说,医疗队收治了90名重症患者,实现了零死亡,其中54名患者已康复出院。“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患者叮嘱年轻护士:你们大老远来,
一定要平安回家
“正月十六,我随队出征,原定于4月份举办的婚礼,被无限期延后。”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急诊科护师陈付娟告诉记者, 她和未婚夫彼此约定,无论谁去支援武汉,都要为打赢这场战“疫”拼尽全力。
陈付娟在工作中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陈付娟主要负责为病人抽血、测量生命体征、更换氧气瓶、分发口服药及生活物品等基本的护理工作,但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这些原本看起来最普通的护理工作也成了一种挑战。“我们既要把工作做到准确无误,也要保护好自己和他人。”陈付娟说,穿着防护服的工作,确实比平时辛苦了不少。但是这种辛苦,格外有价值。“给病人分发早饭时,他们都会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他们的一声感谢总能祛除我们身体的疲惫。”陈付娟提起,让她最感动的是一位阿姨,得知自己没有吃早饭时,就想把热乎乎的早饭让给她。那位阿姨说:“我没事,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天天护理我们那么辛苦,你快趁热吃吧。”简单的几句话,却特别暖人心。
陈付娟说,类似的感动还有很多。“记得我陪着两位坐轮椅的病人去做CT检查,需要从病房下楼后乘坐救护车到另一个楼的CT室。乘车途中,我怕13床爷爷着凉,帮他整理衣服、戴好帽子,一旁的54床阿姨感慨:‘你们青岛人心地真好,服务那么细心,你们大老远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呀!’”
陈付娟是到了武汉后才告诉父母自己出征的消息。“他们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从不主动打电话,只是等着我每日报平安。我特别想念爸妈,我想对他们及千千万万逆行者的爸妈们说,我们在这边一切都好,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者们携手并肩、共克时艰,治愈的病患越来越多,让武汉这座城市又有了生机。”
老人在护士站徘徊,
只是想让我们听懂“谢谢”两个字
“来到武汉一个多月了,工作紧张有序。可喜的是,疫情已逐渐得到控制,很多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我们接管的病房截至目前零死亡,这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消化内科主管护师姜俊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队员和患者之间建立了特殊的友谊,还收到了许多感谢信和锦旗,在这种特殊时期,这些都是和谐医患关系的美好见证。
姜俊在工作中
2月11日,是姜俊值班组进病房工作的第一天,有一位老爷爷一直在护士站徘徊,他们多次劝阻,老人却迟迟不肯回去,嘴里说着他们听不太懂的方言。最后老爷爷做了一个感谢的手势,大家才明白,原来他只是想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姜俊记得,有一天早晨5点,她像往常一样穿梭于各个病房,采血、监测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发药、发饭、协助不能自理的病人进食……忙碌中一转身,却发现有一位老爷爷出现在护士站,步履蹒跚,嘴里说着清晰的“谢谢”两个字,同时给护士站的护士们竖起了大拇指,最后还和大家来了一个隔空握手。“那一刻,我的心都被融化了,眼睛也模糊了。”
“3月14日,老爷爷出院。出院前,他来护士站和我们告别,跟我们道一声‘辛苦了’,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姜俊说,每个人仿佛都忘了自己的汗流浃背,都忘记了厚厚的防护服下疲惫的身体,看到一位位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康复出院,内心真的很高兴。“希望疫情结束,大家真的能对我们护理工作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匡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