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青岛是著名的制造业城市,拥有一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青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紧紧聚焦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打造“工匠之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实施“新金花”培育计划为动力,积极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等改革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人力量。
日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郭锐、周勇双双获聘高级工程师,成为中车青岛四方公司技师与工程师“双师制”改革的首批获聘者。
“公司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不仅推出‘双师制’,还设立了‘杰出技能奖’,每年度从技术开发费中划拨300万元作为技能人员改善创新专项资金,鼓励有科技创新突出贡献的产业工人,这让我们更受尊重、也更有拼搏劲头。”在生产车间,郭锐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在中车青岛四方股份,以郭锐领衔的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攻关课题获奖49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6项,解决技术难题650余项,累计创造效益6000多万元,并培养出宁允展、刘建树等工匠人才梯队。
中车青岛四方股份作为青岛市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首批试点单位,其举措是一种创新,也是青岛推进改革的一个缩影。
为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这一品牌,青岛不断创新工作推动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让党建统领贯穿改革工作全过程。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深改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将其纳入市委工作要点、市委深改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人大重点监督内容,市委深改办每季度进行统筹调度。出台了市改革工作方案,完善和发挥以市委副书记为召集人的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明确分工,先后召开6次工作会议推进改革行稳致远。
为避免“一刀切”,青岛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推行先行先试,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改革措施。其中,在市级层面遴选了66个单位、区市层面选择了50余家企业进行改革试点,各单位建立了完备的产改工作体系。
青岛是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拥有197.4万产业工人。如此庞大的产业工人大军,之前是循着“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路径逐步成长的,这个过程,通道相对单一,培养时间长,容易让人“一眼看到头”或“一眼看不到头”。
而在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大型非公上市企业,通过创新策划的培训项目和五星工匠评定等级,给不同年龄、不同资历的工人提供了发展平台,让企业员工有希望有奔头。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锐德大学创新策划了绝地求生计划、大雁计划、未来星计划、扬帆计划、黑马计划等培训项目,通过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练兵等活动,提升了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平,打造了一支技术优良、实力雄厚的生产研发队伍。在特锐德有一支特色的工匠品牌队伍,包含工匠大师、首席工匠、金牌工匠、银牌工匠、铜牌工匠等5个类别,划分一星至五星5个等级,先后选拔出49名“特锐德工匠”和1支“党员工匠先锋队”,每月享受300-2000元不等的奖金激励。
青岛每年会选树“青岛大工匠”“青岛工匠”,列支资金1500万元扶持产业工人创新创业,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奖励。近年来,培育各级工匠1273名,技能人才112.15万名、高技能人才27.2万名,年均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以上。全市政策性扶持创业16.8万人,职业培训32.2万人,发放补贴资金1600多万元。
青岛还主动简政放权,出台《关于全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开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改革后,共有29家企业(含中央驻青企业6家)成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单位,近5000名技能人才参与评价,居全省前列。
得益于这个尝试,青啤集团建立了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批高技能人才逐步成长起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完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依靠职工办企业,涌现出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海尔集团坚持全员创新,卡奥斯平台引领世界工业互联网发展;非公企业青特集团将党组织建在车间班组,搭建员工薪酬增长阶梯……青岛各行各业的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诠释着新时期产业工人价值。
在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以胡振彪命名的“胡振彪创新(劳模)工作室”代表着该院的最高科研创新水平,也是院内职工向往的地方。为培养更多的“胡振彪”,院工会提议设置了技能人才、专业带头人、技术总监3个级别的技术高岗,突破人才成长壁垒,打通了技术人员上升通道,搭建起人才成长平台。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工会主席吕春生告诉记者,他们高度重视典型引领,致力于专业发展,不断完善奖励机制。工会每年都会结合研究院担负的勘测使命任务开展群众性技能竞赛活动,力求通过一次次活动,挖掘出一批批典型。
像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一样,在提升职工技能素养、维护职工权益、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青岛依托各级工会一直在发力。发力背后,是青岛工会的建会覆盖面日益扩大。截至目前,全市134个镇街全部建立总工会,1237个社区建会944个,全市实名认证工会会员149.8万人。
此外,青岛还不断加强平台建设,为改革提供保障——打造66个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100家模范职工之家,命名13个职工培训基地;全国首建“职工赋能中心”,建立职工赋能基地20家、打造首批职工技能实训基地30个;新建劳模工匠展示馆、工人运动纪念馆、劳动公园和劳动者大街,7项服务职工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市办实事……
加强权益维护,为产业工人护航。青岛建立起涵盖19个行业门类、5500余家建会企业的大数据平台,深度跟踪全市205个劳动关系监测点。提升“12348”法律服务专线、“12351”职工维权热线功能,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全市通办”。
加强产教融合,为壮大队伍蓄能。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全市职业教育支出预算22.3亿元,全市63个单位、150家行业企业、近3000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青岛市技师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校等全市89家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构建新型学习共同体,每年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10万余名,为“工匠之城”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