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动员大会日前在济南召开。会上,表彰了2021年度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获奖个人和单位。青岛市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量和奖励金额均居全省首位。
获得特等奖的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管益辉团队研发的“高速列车轮对轴箱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
▲左一为管益辉(图片来源:中国工人)
3项一等奖包括: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郭成志团队研发的“高性能特种绳缆与技术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张卫团队研发的“桥吊防风锚定系统和方法”、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杨朝会团队研发的“重型商用车驱动桥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是即发集团有限公司王健团队研发的“超临界CO₂无水染色技术”。
3个三等奖项目为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别应熙团队研发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张昕团队研发的“5G远程手术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青岛环球集团有限公司李建霞团队研制的“纺纱行业数字化纺纱物流包装车间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按照规定,山东省总工会将按照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三等奖5万元的标准给予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决赛的获奖项目完成人资助支持,大力培养山东“职工院士”。
据悉,获奖成果第一完成人均为一线技能人才,都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齐鲁工匠、青岛大工匠等,他们中多人是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所有获奖成果均为创新团队在生产一线发现的创新点,均在生产一线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管益辉提报的“高速列车轮对轴箱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将多台数控设备集成联控实现了多品种混线并行生产和一人多机控制,生产效率提升约30%、人员需求降低40%以上。这些诞生在生产一线的创新成果,既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又颇具推广价值,其诞生就是着眼于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青特集团杨朝会团队研发的“重型商用车驱动桥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围绕重型商用车驱动桥耐久性差、传动效率低、重量大等突出问题,历时7年协同攻关,实现了我国重型商用车驱动桥在国内外的大量推广与应用,对突破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创新应用推广后,近三年实现销售收入73.29 亿元。
随着这些创新创效成果在生产一线的转化,其带来的产能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的效果也非常明显,有了“质”的飞跃。
纺纱行业数字化纺纱物流包装车间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后,近三年共为客户提供48套解决方案,新增销售额59727.54万元,新增利润8899.5万元。随着该解决方案完成纺纱设备硬件自动化连接、智能化运行后,共减少生产现场包装环节80%以上用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实现夜间无人值守,残次品率降低约80%,包装材料成本降低约15%左右。
即发集团的“超临界CO₂无水染色技术”针对传统水染高耗水、高污水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创新优化了产业化工艺路线,研制了阀门、 纱管等关键部件,发明了CO₂分离回收再利用、染料溶解控制等关键技术,建立工艺数据库,实现了染色过程的零耗水、零污水排放,对比传统水染时间缩短2倍。目前该项技术年产能达1000吨,其产业化推广应用,对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职工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力量。青岛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总工会主动担当作为,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动员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活力,形成了职工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效成果持续转化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全年产生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直接效益12.5亿元,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编辑:王子枫
上一篇:汇聚热血 关爱生命——市工人文化宫组织党员志愿者爱心献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