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总工会以让劳模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为目标,积极构建日常化关爱、数字化管理、精准化引导等三重保障网络,形成以青岛市总、市劳模协会为主体,区市、企业劳模服务机构为“两翼”的劳模管理服务递进体系,推动劳模管理服务高品质提档升级。
“劳模慈善基金缓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感谢市总工会和市劳模协会对我们的关心关爱。”青岛市劳模高祀龙患有心脏病,仅2023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就高达11万余元。近日,高祀龙将一面印有“帮扶解困显真情 情系职工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
青岛市劳动模范慈善基金由青岛市总、市劳动模范协会、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成立,面向社会募集善款210万元,用作市级及以上劳模和其家庭成员的帮扶、救助、关爱,截至目前,970余名劳模因此受益。这项工作收获锦旗、感谢信、感谢电话150余件次,成为全市慈善事业的一面“旗帜”。
“成立青岛市劳动模范慈善基金,是青岛工会对多元化关怀劳模路径的探索,也是对日常主动关怀、节日主动慰问、来访主动迎接、政策主动解答、遇困主动靠前‘五个主动’服务理念的诠释。”青岛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五个主动”覆盖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全生命周期,其中,日常关怀代表对劳模的常态化联系机制;节日慰问代表对劳模的精准化关爱措施;来访迎接代表对劳模的温馨化服务模式;政策解答代表对劳模的规范化制度建设;遇困靠前代表对劳模的时效化纾困路径。
日常走访慰问劳模160名,节日关怀一线行业劳模374名,带领200余名劳模走出青岛疗休养,解答劳模政策咨询3000余件……2023年的这组数据,是青岛市总真情服务劳模的生动缩影。
“以前,劳模工匠申报工作要跑四五次。如今线上办理、线上对接,省时省力还能溯源。”海尔集团公司工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优化劳模管理、提升社会效益叠加了乘数效应。
青岛市总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实现劳模认定、评选申报、困难救助、津贴发放等92%以上的业务板块线上办理、一键通达,通过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实现劳模评选推荐、服务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溯源功能,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为跨领域、全周期、精准化、动态管理的劳模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和信息支撑,让工会服务“触手可及”,实现业务办理“零跑腿”“一次办好”。
近年来,依托系统,青岛全市各级工会已完善劳模动态档案1.5万余份,400余名因企业破产、重组、改制等原因失去联系的劳模,重新进入“家”门。
为响应劳模诉求,缩短困难劳模离退休荣誉津贴的发放周期,2023年初,青岛市总积极争取政务数字资源,打通与人社局、大数据局等部门的数据库,将困难企业劳模荣誉津贴年度发放频次提升为月度发放。
青岛为了更好地激励引导劳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先后出台《青岛市产业工人赋能成长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意见,为劳模定制的全链条激励引导机制逐渐清晰。
目前,青岛以市级劳模领衔的创新工作室建成率突破八成,年均培育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0亿元;104名劳模深入企业、院校、社区精准化开展技术协作、政策宣讲、实践指导、创新赋能等活动200余场次;劳模协会成立15个行业劳模小组,征集改革创新金点子100余项……
2023年,青岛市礼遇劳模再出实招,将每年的7月26日设立为“青岛工匠日”,努力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模、关爱劳模的浓厚城市氛围。
“我们将主动当好‘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持续创新关爱举措、全面强化政策集成,为广大劳模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便捷的公共服务,让劳模得到更多的尊崇、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审委主任邹杰说。
来源:工人日报、市总生产保护部
编辑:王子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