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市总工会

当前访问量:

宜昌市总工会推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多项举措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总工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透露,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宜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过6万人。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其权益保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发布会介绍,日前,宜昌市总工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从9月15日起,全市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建会入会“百日攻坚”行动。到12月31日前,宜昌将实现网约送餐员、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实现全覆盖。

《若干措施》明确,宜昌市总工会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专门用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

集中入会“百日攻坚”行动

目前,宜昌市总工会正在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入会“百日攻坚”行动。提出到12月31日前,实现网约送餐员、网约车驾驶员、快递员、货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实现全覆盖。其中,实现饿了么和达达平台企业的代理商企业全建会、外卖骑手动态入会率达到90%;推动万顺叫车代理商企业建会,合规网约车司机全入会;完成全市快递行业动态建会入会率达到90%;推进货运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网约和挂靠货车司机入会率达到90%。

把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工会或产业(行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企业(网点)相对集中的物流园区、孵化园区、电商聚集区等区域,充分发挥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性工会组织枢纽平台功能,将小微企业和零星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区(园区、楼宇)等区域性工会组织。

同时,依托“宜昌工人”工会网上平台开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扫码入会”通道,为基层工会设置独立二维码,实现基层工会“一码在手”,工会会员“即扫即入”。对申请入会人员所在单位未建立工会的,落实属地加入工会,分类分层建立“蓄水池”。加强会籍管理,实现会员关系自动流转与接续,优化会员实名制动态管理。

500万元专项资金聚焦三方面工作

为切实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保障工作,宜昌市总工会在工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先期安排500万元资金,分3年纳入年度预算,重点安排以下几方面支出。

建会入会方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对新成立的平台企业、龙头企业工会或产业(行业)工会实行一次性定额补助。其中,市级龙头企业建会时给予5000元~20000元经费补助;市级产业(行业)工会联合会建会时给予20000元~50000元经费补助。2021年12月31日前,安排100万元对新入会工会会员按总价值不超过100元/人的标准赠送劳保用品,对参加现场集中入会仪式或会员代表大会的会员给予每人100元的误工补助。

阵地建设方面。新建户外职工爱心驿站40家,达标的每家给予1.5万元补助,并纳入爱心驿站长效管理;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相关企业(网点)相对集中区域新建100家小微服务站点,每家给予2000元补助;在物流集中点、转运点新建5家货车司机之家,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每家给予5万元补助。

强化运行保障。提出对市级产业(行业)工会联合会以及龙头企业工会按所上解工会经费总额的100%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其日常工作按项目化管理方式实行年度补助。鼓励兼职工会干部及专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担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层工会主席,对市级产业(行业)工会主席和具有一定规模及一定影响力的市级龙头企业工会主席,给予200元/月履职岗位补助。

多措并举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从2018年开始,宜昌市总工会开始推进“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八大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019年4月30日,全省首个市级邮政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在宜昌成立。截至目前,全市快递企业建会率、快递从业人员入会率均动态保持在75%以上。

宜昌市总工会在全市建立了88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安排建设补助经费和运营经费,受到广大户外劳动者一致好评。在物流园区建设了3个司机之家,为货车司机提供住宿、就餐等“一站式”服务。

目前,宜昌市总工会已出台《关于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若干措施》,从创新工会服务方式、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素质、加强权益维护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

进一步做实工会服务品牌,加大服务供给。坚持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困难帮扶、婚恋交友、心理关爱等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项目,适时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开展送健康体检活动。支持开展文体活动服务,深化“职工大讲堂”品牌建设,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广泛开展读书、观影、送演出等文化活动。

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推动融入城市。强化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专项培训,加大职业技能提升支持力度,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增设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赛的市级劳动竞赛项目,以赛促训。推动劳动模范和工会荣誉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延伸,将各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奖章)、最美职工、最美娘家人·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申报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斜,并纳入劳模和一线职工疗休养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劳动权益保障,维护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探索实施多形式多层级沟通协调机制,积极发挥产业(行业)工会作用,积极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就劳动定额、报酬支付办法、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奖惩制度等开展协商,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益。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体系。降低服务门槛,将法律援助对象拓展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困难会员,将法律援助范围扩大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务报酬、工作期间发生的非主要责任事故和经市总工会审查认定应当给予法律援助的案件。


来源:工人日报APP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1-11-12

上一篇:贺州启动“工会进万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服务月

下一篇:洛阳工运史馆开馆 210余件珍贵实物集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