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困难职工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并且是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6月30日,提及困难帮扶的种种探索,陕西职工帮扶服务中心主任汪波如是说。
2022年以来,陕西职工帮扶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省帮扶中心)结合业务开展实际,探索“困难帮扶+”服务职工新模式,以“党政所想、企业所需、职工所盼”为己任,不竭余力叫响做实陕西工会职工普惠性品牌,切实让职工帮扶服务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困难帮扶+就业服务
2022年6月,延安市安塞区一名困难职工打来电话,反映自己因患癌症长期在西安治疗而被单位停职,一个孩子又因故去世,面对家庭骤变、收入锐减,他只能寻求帮助。
“很显然,这种情况只能多角度发力。”省帮扶中心干部一边联系延安市总工会和安塞区总工会的帮扶中心,落实他是否收到了帮扶资金补贴,是否在困难职工档案里;一边耐心询问其家庭情况,寻找帮扶突破口,定制个性化专项服务。
“我们一方面省、市、区三级联动,分别拿出帮扶方案,在资金及政策上给予相应帮助。一方面由帮扶口出发,联动其他服务端口多角度提供帮扶。”汪波说。
得知其妻子无正式工作后,省帮扶中心详细了解了该职工妻子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为其筛选出西安市内的5个匹配度高的岗位,帮助对接联络;了解到职工家中有一个小女儿是2022年应届毕业生,还处于待业状态时,省帮扶中心立即通过岗位筛选,为其女儿推介了若干适合岗位,鼓励她积极就业,并通过“陕西工会”APP“职工生活品质提升微课”提升技能。最终,该职工的女儿就职于西安某大型医院,家庭压力得到了缓解。
这是省帮扶中心开启的“困难帮扶+就业”服务模式——面向有就业意愿的困难职工家庭成员提供1次就业指导、1次培训机会、推送3条岗位信息的“311行动”。
行动开展以来,省帮扶中心积极组织全省各级工会开展困难职工档案核查,调研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填写《全省困难职工家庭成员就业情况调查表》。截至目前,已对其中119名有明确就业意向地点和岗位,且具备基本就业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结合其年龄、文化程度,为每人推介匹配3个岗位,并通过相关市级工会和产业工会反馈至困难职工家庭。
宁陕县杨琴就是“311行动”的受益者。2022年10月,困难职工的妻子杨琴受家庭所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筹莫展之际,省帮扶中心找到了她,并为其推介了医院导诊、电子厂普工等工作后,经过个人面试,她已在当地医院入职。
除此外,省帮扶中心以“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为载体,组织全省各级工会开展家政服务、电工操作、计算机基础操作、创业等多元化、差异化就业技能培训。仅2022年,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培训困难职工家庭成员达941人。
困难帮扶+心理服务
“孩子患有自闭症,已经快六岁了,每周都要去医院治疗,医生说六岁后再治疗的进展就很慢了。他没有保护和照顾自己的意识,爱人白天晚上一刻也不敢离开,而我忙着给孩子赚医药费无法替爱人分担……”一位青年男职工诉说着精神上的压力,当得知这是省总工会开展的为困难职工送心理关爱活动时,他在电话的那头放声痛哭。
现实中,比起经济困难,精神方面的压力有时更容易压倒一个人。省帮扶中心不仅注意到了这一点,更是让“困难帮扶+心理服务”工作成为新时代服务职工的又一种新模式。
2022年起,省帮扶中心在开展聚焦全省在档深度困难和相对困难职工家庭的“暖心来电”活动基础上,为全省800余名深度困难职工及意外致困户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以调研的方式收集职工对工会工作的反馈、职工心理状况,并建立心理档案,为他们提供心理关爱服务。
心理咨询师静心在青年男职工哭了一会儿后,向他表达自己对其内心的压力和无助特别能理解,并告诉他,“哭可以释放压抑的情绪,如果想哭就放声哭一会儿,等你心情平复下来时,我们一起来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家庭压力,给你们一些心理指导和支持,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帮助你,让你及爱人掌握在家照看、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
片刻后,这位青年男职工心情平静下来告诉咨询师,他其实特别心疼爱人,因为她在家承担一切家务,咨询师肯定他是有担当的好丈夫和好父亲。
“也许是老天给我们安排了这个孩子吧!我和爱人已经说好,不管怎样,一定尽心尽力给孩子做治疗,陪伴孩子直到最后陪不动为止。”这名职工说。
截至目前,省帮扶中心联合各市总工会、相关省级产业工会及单列单位工会,针对在“暖心来电”活动中提出诉求的138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追踪回访,逐一落实解决相关诉求。
此外,省帮扶中心还积极探索在信访工作中实践“困难帮扶+心理服务”工作。引入心理咨询师参与职工来访接待,加强对信访职工的情绪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探索社会心理服务参与信访工作新模式。
“帮助职工重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有时比经济帮助更重要。我们的帮扶工作将不断延续这种理念,进行更多‘帮扶+’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汪波说。
(陕西工人报记者 王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