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讯 青岛山、海、湾、城浑然一体,城市风姿绰约。要珍惜青岛良好的生态条件,打造新发展阶段青岛生态文明建设新名片。
生态环境关乎民生福祉。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美丽青岛,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这一远景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精准落实各项工作,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走在前列。
“十三五”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大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
“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走在前列,就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要全面融入“15个攻势”,将生态环保与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战略实施、乡村振兴等一体推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调整“四个结构”,努力做到“四减四增”,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消减,让“青岛蓝”成为朋友圈里的常客。
全会提出,要系统构建高质量生态空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结合《青岛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6-2030年)》,优化环境空间,划定青岛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青岛作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零碳社区”等项目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加速调整,将力争率先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推进。
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作用,在全市范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各区市抓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积极性。坚持用平台思维做治污攻坚乘法,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提升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的工作平台,加快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积极化解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源头性、结构性问题。要提高站位,强化担当,推动胶东五市深化共保联治合作机制,打造胶东半岛生态环境质量高地,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做出新示范,当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要以全周期的管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防范风险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严格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完善大气、水、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和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危险废物处置和管控、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放等日常管控和预警工作。提升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加强智慧监测管控能力建设,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安全保障。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推动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再加力、再深化、再提升。结合“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把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作为谋划工作的着力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的落脚点,奋力建设有品质有温暖的生态之城,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底色、最温暖亮色。
远见者改变我们仰望天空的角度。“十四五”期间,全市上下将在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中育先机、开新局,青岛的生态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姿:蓝绿相依、山海城相融的一流生态基底更加稳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