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构成了青岛未来发展的完整战略体系。在这个完整的战略体系中,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要义是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科技创新的现代化不但是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科技支撑。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指向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是提升我市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才能推动青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市“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历史时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的加持,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在激烈的城市竞争面前,青岛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省情市情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特别是要把服务发展的科技创新动能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科技特别是海洋科技的原始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不断拓宽技术市场化应用、商业化运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1到100”的突破,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向青岛集聚。
要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从城市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进行科研选题,真正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对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技术,有关部门应重点给予支持,抓紧推进;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提前部署战略性、需要久久为功的重要海洋科学技术。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狠抓科技服务城市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克服和改进科技创新资源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优化组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应有之义。建设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是盘活高校院所科研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吸引更多头部企业研发机构落户青岛,提升城市发展的科技竞争力。实施“沃土计划”,滚动培育一批雏鹰、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量成倍增长。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发挥科创母基金、创投风投等助推作用,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要进一步增强人才集聚引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市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集聚创新发展智力资源,实施“人才强青”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精准引才上求突破,发挥驻青高校、科研院所聚才效应,完善项目驱动的人才招引机制,靶向引进海洋人才、海外人才和优势产业亟需人才。在精细育才上下功夫,持续推进“未来之星”培养、“岛城工匠”培育、工程师梯队培塑等计划,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在精确用才上见成效,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规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使青岛成为全球科技开放合作的广阔舞台。
要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为活力海洋之都建设注入更多活力。培育更多海洋领域的重大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海洋领域大科学装置,放大海洋科研优势,提高海洋创新平台层次,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做强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平台,与“国字号”高校院所通力合作,推进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瞄准深海探测、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大科学计划。开展海洋产业聚才行动,完善“高校院所+企业”深度对接机制,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成产品、产值和产业,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为城市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