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奖励’也能产生大激励,奖金不多但是动力强劲。”三等奖5000元、特等奖也不过3万元,对于许多拥有七八人甚至十几人的科研和技术创新团队来说,这些奖金或许“微不足道”。但是,甘肃省总工会在19年中连续开展15届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为车间一线、田间地头的逾千个职工创新团队搭建人生出彩的平台,为全省的“强科技”行动注入澎湃动能。
“是工会组织的激励政策,为我们这些一线职工铺设了技术创新大道。”几年前,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农作站站长谢成俊,因带领团队在研究推广高原夏菜系列产品中的突出贡献,而登上了“陇原工匠”的领奖台,此后他和团队又得到了甘肃省总工会的职工创新项目补助,并在寒旱区马铃薯的研究上取得突破。今年,谢成俊团队带来有关“寒旱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登上了第15届甘肃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的榜单。
在第15届甘肃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的榜单上,共评出两项特等奖、10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58项三等奖,获奖的100个“创客团队”都和谢成俊一样,来自基层一线和车间班组,他们的获奖成果有“紧盯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的共同特点,都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基层一线凝聚起处处创新、人人创新、时时创新的力量,是甘肃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最为鲜明的“工”字特色。自2004年设立至今,从最初的两年一评到如今的一年一评,甘肃省总工会以职工技术创新评奖成果为示范引领,大力培育一线职工的“创客团队”,在全省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通信、资源环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培育了2010个创新型班组和108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时,联合科技、人社等部门,持续优化推荐评选和奖励激励政策,为获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的一线技能工匠开辟晋级、晋升的新通道,提高各项福利待遇,优先列入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陇原工匠”等荣誉表彰的推荐对象。
甘肃省总工会指导各级工会、产业系统和大企业集团,配套设立激励政策和表彰机制,发挥一线职工“创客团队”的孵化器、练兵场、大学校作用,产生集聚人才、集智创新、协同攻关、技能传承的良好效应,探索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的新途径。
据统计,近5年,甘肃省总工会共为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下拨创新补助经费396万元,带动地方及企业行政投入4.7亿元,支持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万项,创造经济效益83.6亿元,培养各类人才7.61万人。
同时,省总还下拨86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各类创新班组,各基层工会通过资金配套,带动、影响企业行政投入创新经费共计5.98亿元,支持创新型班组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54.25亿元,培养人才7.37万人。
2020年1月,金川集团铜业公司贵金属分厂提纯班班长潘从明带领团队主创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团队成员、潘从明的徒弟王得瑜激动地说:“立足岗位、扎根一线、钻研技术、解决难题,我们一线产业工人也能为国家贵金属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技术创新支撑,成为强工业、强企业行动中的奋斗者和主力军。”